大局观

作者: 古今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6:49 被阅读0次

    今天总算看完了《大秦帝国之裂变》,感叹于商鞅的智慧谋略和大局观,略微总结,以对得起自己很入戏的看完这部好剧。

    这部剧与其说是写大秦帝国的裂变,不如说是为了写商鞅一生的智慧谋略之应用。

    故事带有后人诸多主观意愿,但正是这样,才让它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兼具历史的沉重和编撰之美感。你可以把它当一部传奇故事,也可以透过它去一窥历史的究竟,虽然诸多情节有所杜撰,但也反应了后人对于历史故事的美好愿望,世事难有两全,古来皆是如此。

    商鞅从与秦孝公见面时起,二人就已埋下后来佳话之根基,惺惺相惜之情,和英雄所见,以及双方之共同大局观,皆注定二人合作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佳话。

    前半部是描述年轻的商鞅在得到孝公支撑后,力排万难,终于在秦国实施变法,十年生息,养精蓄锐,内施法制,外睦邻邦,在他国都在相互间忙于征战时,悄然崛起,最终一战而大败魏军,收复魏国所占领之失地,宣告秦国的强大。

    后半部写商鞅和秦孝公励精图治,肝胆相照,终于把秦国内部治理成为一个法制国家,然而,因为新旧势力的明争暗斗,终于还是为后来商鞅的结局埋下隐患和伏笔,这些都是故事正常发展逻辑,也是历史发展从来没有逾越的规律,终究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迎来了自己的悲惨结局,或许,所谓悲惨,也是后人立足于自己的感官得出的结论吧,谁知道商鞅本人如何作想?

    这结局令人扼腕唏嘘,后人给它赋予了太多的解读,然而,不得不说,商鞅的大局观,以及从一开始变法起,以他智慧,肯定能预料自己的结局,然而,士为知己者死,秦孝公之于商鞅,那就是伯乐和千里马,加上古人那种追求精神的高度契合,肝胆相照的义气,剧中所谓的刎颈之交,便是商鞅明知道自己要死,也要帮助变法实施到彻底,愿以一己之死来换取秦国的强大和旧势力的覆灭,让新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大秦国未来一统江山定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商鞅最后关头,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多少国家欲得之而后快?然而,他不走,因为,变法就是他一生的心血,他要让变法自然延续,古人那种精神的追求,岂是今天凡夫所能体会?

    最后新秦公问计于商鞅,两人明心见性,无所遮蔽,也没有任何修饰,就是秦公假商鞅之死,以达秦国长治久安和他自己权利地位巩固之效果,今人多用是非去衡量秦公,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商鞅的使命就是变法,变法成功,当须隐退,只不过,他选择的是让秦国根基更稳罢了,无所谓是非对错,这才是帝王之术,庸人才论对错。

    对商鞅来说,变法成功就是一生使命,后主不能心心相惜,自己心智已然涣散,活着岂不苟且?对伟人来说,生死一回事,但求价值,若他想活,那还不容易?然而,死才能让自己名垂千古,更能与相知相惜的前主共神游,这才是他的境界。此等境界,早已超乎生死。

    轻生死而成大义,

    这就是商鞅的大局观。或许,古人意境之高,只可意会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局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w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