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读到一个故事。
一个人经过一个地方,看见有个人在路灯底下转来转去,等过了一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人还在那儿转悠,就问他在干什么,那个人回答在找钥匙。
“我看你都找了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呢?钥匙可能不是丢在这儿啊!”
“别的地方又没路灯,我怎么去找啊!”
2
初读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
这个人简直就是愚不可及啊,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如果你也这么想,那说明你还没看懂这个故事。
你想一想,为什么明明找不到钥匙,还要继续在这个区域里寻找呢?
从他的回答就可看出,他并非不知道走到别处才可能有他想要的东西,但是,这个路灯照射的区域,就是他舒适的区域,走到昏暗的区域,他不熟悉的区域,会让他感到恐慌和无助。
那怎么办呢?
努力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不停的寻找,证明自己至少在努力。长此下去,他会坚定不移地相信——他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对的!
所以,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说的并非智力的问题,而是,认知的问题。
3
这个路灯照射的区域,就是一个人的认知舒适区。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同的是,有的人勇于挑战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有的人呢,他封闭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里,不愿意出来。
极少数人有智力问题,很多人甚至相当聪明,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认识偏差。从认知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你不会犯路灯下寻找钥匙的错误,但是,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坚信自己的某个看法,努力地寻找证实自己看法的证据,而对相反的事实视而不见。
心理学有个词叫“确认偏误”,说的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并非基于事实形成观点,而是先有观点再去寻找支持观点的证据。
你是不是觉得非常难以说服一个观点与你向左的人?
那就对了,因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在路灯下寻找钥匙的人。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的“刻舟求剑”的故事吗?
剑掉河里了,不立即跳河寻找,却相信到了河边,在船舷上做记号的位置就能找到自己的剑!
这个路灯下找钥匙的故事,简直就是我们从小学的那个“刻舟求剑”故事的现代版。剑掉河里了,不立即跳河寻找,却相信到了河边,在船舷上做记号的位置就能找到自己的剑!
以前我读“刻舟求剑”的故事,就觉得这个人真是傻。
现在我不这么看,他只是为自己的舒适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罢了。当然,在给自己找到充足的解释后,他最终是真的会相信“刻舟”可以“求剑”!
4
大多数人的智力相当,人与人的差别在于认知。
这故事倒让我有另外一个发现。
那就是,所有的寓言故事说的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认知问题。
关于傻子的故事,更可能是个笑话;关于认知的故事,才可能是个寓言。
写寓言的人并非想要体现某个人的愚蠢,读寓言的人如果看到的只是故事里的蠢,那可真就是个笑话了。
————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更多精彩在我的公众号 sangyuren20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