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中国经营报》有篇题为《知识付费争议:分享还是牟利噱头》的文章。
提出了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得到、分答、知乎、喜马拉雅FM、微博等内容平台纷纷布局。
根据阿里应用数据报告显示,知识付费用户达到了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文章提出:现在知识付费仍处于产业早期,处于技术爱好着和产品尝鲜者主导的早期市场。
内容同质化急变现
目前知识付费内容最受用户欢迎的有几类:职业技能类,如时间管理和文案写作;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比如音乐诗歌等;专业知识类,比如医学、心理学。
投资了知乎和得到的两个平台的启明创投合伙人吴佩华说:知识付费不像教育行业,更偏出版和媒体属性,重在传播快速变化的碎片化、多元化知识。……当然能否做到出版,要看能不能吸引优秀的内容服务商到平台,接下来可能不需要线下的出版商,直接在线上出版。
从用户需求来看,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化的内容能够博得用户青睐,未来知识消费的专业和深度垂直化是明显趋势。
商业模式有待观察:用户是否买单是最主要问题
罗辑思维/得到是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售卖,吴晓波是个人自媒体、知识产品与投资,知乎是知识社区加知识产品平台,十点读书是垂直媒体加产品,喜马拉雅是音频平台加知识产品。
喜马拉雅FM的模式为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独家版权三个模式。付费精品 专区现有商业、外语、音乐、亲子、情感、有声书等16个类目,3000位知识网红以及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 。2016年底喜马拉雅的付费内容营收占比已超过50%。喜马拉雅平台付费用户占活跃用户的3%,付费用户的平均付费间隔为7天。知乎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仅为2.3%,得到18.3%。
娱乐工场副总裁、长期关注知识付费领域的天使投资人麻宁认为:投资机构关注的是的平台运营的是头部的还是腰部的KOL(关键意见领袖),还是素人讲师,以及它对于课程的持续开发能力,最好是能够通过产品化的方式、比较快的手段,大量的UGC(用户自主)开发课程、而不是说依靠平台一门一门开课 。 在“中产焦虑、中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知识付费的风口还会持续两年左右,投资机构也从去年的观望变得比较愿意去接触该类创业者”。
今日头条张一鸣说:
在智能社交推荐模式下,内容的变现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目前所有内容创作者都通过“流量—粉丝—付费用户”这个漏斗一层一层筛选、定位自己最忠实的那部分粉丝。发布内容之后,创作者获得流量,也就是找到了潜在的粉丝。那么对于内容以及作者认可度高的用户,产生订阅行为,沉淀为粉丝。而对于作者更加认同、愿意产生付费行为的粉丝,进一步沉淀为付费用户。
在内容变现的这个漏斗中,每个环节都依附着几种变现方式:基于流量,有广告分成和平台补贴两种方式。基于粉丝,有商业植入、电商导购两种形式。有了大量粉丝,就进入到了用户这个阶段。粉丝变成了作者的客户,出现了电商、直播打赏、内容付费等几种形式。头条此前在流量和粉丝的变现环节都有一些尝试,例如头条广告分成、千人万元签约、商品功能等。
虽然从流量到粉丝到付费用户的数量越来越少,但付费用户才是内容变现环节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内容付费,是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变现方式,我们也非常看好。接下来,今日头条也会在内容付费领域进行尝试。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内容运营知识付费产品长远发展核心是看内容对用户有没有用。
陈安妮,快看漫画的创始人,92年的姑娘在2014年创建了快看漫画,2017年获得c轮融资1.5亿,估值攀升25亿,用户9000万。
她提到用创意+数据分析做内容。创建内容完整制作链条包括 内容选品 内容制作 内容营销。她对数据的分析包括:封面的转化率 每个作品的留存率 互动率 作品的曲线 长期留存 短期留存 十日留存 30日留存等。用大数据的模式去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内容制作方哪些是市场感兴趣的元素。
目前一般的小说平台可以获得5000DAU 。一般好的内容能快速带来流量。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内容运营在好内容的基础上做好运营
好的运营就是“全IP思维”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内容运营 互联网知识付费与内容运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