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账号“耿向顺”开通以来的第203篇原创文章,关于“成功学”
1
“你想不想成功?你想不想挣大钱?你想不想成为成功人士?其实成功可以被复制的,是有捷径的。如何取得成功是一门学问,学了之后你就能掌握获得成功的方法,就能出人头地,就能发家致富,获得事业成功。”
这是我上大学后不久的一次讲座上,一个学长对我说的话。
我信了,还交了888快钱课程费。
那时候的888块钱对我来说,是两个月的生活费。
2
2013年,刚考上大学的我,从那个偏远落后小地方走出来,成了家族的骄傲,带着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人生理想来到大城市里,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去独自生活。
刚进大学的我,十分低沉。
由于高考没发挥好,去了一个不是很理想的学校,迷迷糊糊填了一个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的的大学专业,上大学以后也并开心。
突然来到也陌生的环境里,没有朋友,没有伙伴,最糟糕的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理想,没有方向,十分迷茫,终日除了上课就无所事事,回到宿舍聊qq、刷电视剧,和室友八卦哪个女生长得好看,在一群十分优秀的同学中间,身无长处,十分平庸,穷困寒酸,心里很自卑。
但我心有不甘,毕竟我费尽千辛万苦,才能到大学里来,我不愿于终日沉迷游戏的那些人一样浪费青春,很想改变现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做起,于是开始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混迹于各种社团活动、大学讲座,偶尔去图书馆乱翻一通,也去参加一些校内校外的活动。
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些活动学到什么,只是为了逃避眼前无所事事、迷茫的现状,减轻内心的负罪感,希望能获得启发,找到人生的出口。
3
有一次看到了海报栏上看到了有一个演说家到学校讲座,海报上的他西装革履,精明干练,十分有精英范儿,个人简介十分牛X:中国xxx,四川xxx....,一堆光环笼罩,牛逼闪闪的头衔,让我对这位大牛钦佩不已。
于是我立刻就报名了。
现场黑压压的一大片人,比我以前去听的学术讲座热闹多了。我坐在地上听,他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我记得大概的内容就是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分享如“何读大学,如何成为人生赢家,如何发家致富”之类的演讲。
他富有激情动作、有感染力语言和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让我越听越激动,按捺不住幻想:要是我能和这位学长一样成功那该多好!我要向他学习,以他为人生榜样!
在演讲的最后,他的助理-我的同校学长,留了一本书和一个“创业领袖集训营“的报名信息,现场遭到疯狂抢购,也包括我,现场就交了888块钱学费,那时候的888块钱,是我两个月的生活费。
开课地点,是一个大酒店的大厅,周围封闭,灯光昏暗,五六十名学员席地而坐,背景音乐响起,导师闪亮登场。
在那个"创业领袖集训营”的五天五夜里,我们每天都鸡血满满,分成小组组成“家庭”,学习大师们的“成功之道”。我在这里接触了两位“灵魂导师”-陈安之和梁凯恩的学说。
那位牛逼的学长给我们讲解这两位大师的学说,给我们解析马云、乔布斯、马化腾、俞敏洪等大佬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成功人士的习惯和他们的人生至理名言。让我们相信“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就是成为马云这样又有名又有钱的成功人士,变富和出名能让你获得幸福。而你就是天选之子,你就是最棒的,对你来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只要你想,只要你能坚持,只要你勤奋,不要害怕失败,只要你心怀感恩,只要你对自己狠,你不需要学学校里教的知识,你只要你和成功人士一样去思考、去做,你就能成功!”
几天里,我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癫狂,进入一种莫名的疯狂状态。
从那个创业领袖营毕业后,我对这一套理论深信不疑,觉得自己掌握了成功的方法,我还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个创业领袖了,而且十分笃定自己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4
我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开始跃跃欲试,对周围充满好奇,野心勃勃,希望能有机会在大学里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来,目标就是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大富大贵,衣锦还乡,为家族争光。
我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到操场对自己大叫三声“耿向顺你最棒!”,吼得震天响,然后围着操场跑十圈;给自己定了很多目标,没有达成目标就自我体罚,从学校东门爬行到学校北门,整整两公里,成了同学眼中的怪咖,可我并没有认为自己做得不对。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晨起床,要看一个陈安之和梁凯恩的演讲视频,在社交媒体分享“灵魂导师”的金玉良言,分享他们的成功之道,成为他们学说的传播者;开始组建创业团队,学习《狼性文化》,用狼性文化带团队,对自己、对团队都要狠,做代理商,扫楼卖货,赚钱,像疯了一样折腾。
学了半年的成功学,让感觉自己就要登上人生巅峰了,成功学却没有让我真的成功。
热血澎湃,内心膨胀,折腾了半年,最后钱没赚到,能力没提升,还由于参加课外活动太多,导致成绩下降,还挂了科,进了学校教导处挨了谈话。
我才觉得自己被骗了,开始反思过去的半年,暂停了所有疯狂的举动,悬崖勒马,删了那位成功导师的联系方式,认真开始学习和看书,老老实实干活。
然而,我中毒已深,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难以安静下来学习和工作,变得眼高手低。
5
那一段经历,虽然很狗血,但也算得上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真的帮助我从低谷走了出来,也影响了我现在的性格,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走向。
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成功学”这种学说的理论基础,最开始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的,是一种帮助人们走出低谷、建立自信的积极心理激励培训。在人生低谷时,打一打鸡血,是对人有激励作用的。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变了味,为了迎合消费盛行时代人们“懒惰而又贪婪”的特性,成了宣扬“人生有捷径、成功有方法”的歪理学说,成了社会毒瘤。
成功学总是喜欢用一些好的结果作为结论来论证自己的论据,总是用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证明自己的学说。成功学总是告诉人们成功人士xxx做了什么,所以他成功了;而实际上,是因为这人成功了,才成功学拿来分析做案例。
比如宣扬马云成功是因为被投资人拒绝了n次依然没有放弃的锲而不舍精神,宣扬要为梦想而努力,却只字不提马云遇到的机遇、马云做的项目本身就很好、马云本来就有的一些硬技能(比如英语好),更没提那些即使坚持了很多年、做了很多努力依然失败的大多数,让人误以为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和“成功学”一样可以称为社会毒瘤的,是“消费主义"。一个告诉你成功的人生就是“有钱和出名”,一个告诉你快乐和幸福来源于“有钱和买买买”,本质上都是在贩卖功利主义。
成功学和消费主义,相辅相成:失败不是是成功之母,消费主义是成功学之母。
成功学的恶毒之处,在于会骗人,让人相信成功很简单,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走上人生巅峰,然后变得热血澎湃,志向高远,野心勃勃,却没有能够支撑野心的才华,眼高手低,不能在踏实做事,不能安心学习,不能忍受没有成就感的寂寞。在长时间努力却没有获得成功后,容易跌落更深的深渊,一蹶不振,抑郁自杀皆有可能。
五年之后,我依然没有“成功”,不过却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了更多成长经历和积累之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庆幸自己没有在成功学的洗脑下迷失,及时悬崖勒马。
现在,我觉得“成功人生”“幸福人生”并没有标准的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过得快乐、过得舒服最重要,适合自己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事业成功也并没有捷径,靠天分,靠家庭,靠努力,靠运气,靠时代机遇,也要靠不断调整方向和自我定位,然后持之以恒,日拱一卒的积累。
6
后来,又听人说起那位“成功导师”的消息,据说依然在做创业培训,只是原来的城市混不下去了,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继续开始推销他的书和他的课程。
2019年10月15日
编辑&作者:
耿向顺
青年公益人,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自2013入坑公益一直至今,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公益品牌传播、青年能力成长、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工作,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上百万字,运营多个平台自媒体和社群,撰写二十多篇10W+长文,最高单条爆款博文1000万人次阅读,全网粉丝160万,总阅读量10亿+人次。合作请邮箱或后台联系。
全网社交媒体账号:@耿向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