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与熏染

作者: 靜篤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21:31 被阅读0次
    《关雎》与熏染

    文/靜篤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用引吭高歌唤醒沉睡的山水。一缕霞光四散开来,层层碧波上泛着点点银光,不远处是雎鸠鸟所在的一方小岛。小岛与陆地,永远通过清澈、明晰的水域遥相呼应。此境似真似幻,但君子对于贤淑女子的爱慕是如此真切,如同忠贞的雎鸠鸟。

    这是我想象中《关雎》开篇的画面。仅这一个画面,就够我们都市人心向往之。古人之幸运,是时时能与自然在一处。让眼耳鼻舌身都浸润在其中,感受自然的召唤。我们总说,环境或曰风水如何之重要,想必这样的山水,不出灵秀之人也难。

    再看君子对于所向往的美好女子采取何样态度:莼菜啊,在水中左右摇摆。君子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虽受如此煎熬,但君子绝不会因思之不得而“伤己,伤人”。君子怎么办呢?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以礼乐相敬,真个文质彬彬。在心为志,奏而为乐。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高雅之至。二千余年前的古人的文明程度,不知要较现在高出多少。这种文明是人精神的产物,与物质毫无干系。而这里出现的莼菜也非随便什么水草。据说它对水质的要求极高,被喻为水环境的标识物,真正的凤凰非梧桐不落。面对如莼菜般内心高洁的女子,心性纯正的君子的所做所为,发乎情,止乎礼。在这里,即使不用琴瑟,心灵也已和谐之至。现代人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那又是什么决定态度呢?人有纯正之心,做事不伤于道义,态度自然有礼有节。

    淑女、君子的美好修为,加之如此美妙的自然环境,正是天地人和谐的美好画面。在这样内在、外在环境熏染下的人们,该是多么的眉目舒展,明眸善睐,飘逸洒脱。不用说在雾霾严重的当下,找不到那种清丽的自然环境。就是没有雾霾,在如钢铁般的城市之中,也不可能有那种自然的柔和之美。外在环境已然堪忧,那内在环境,又当如何?在人心没有心法约束,没有正气与正念之时,我们无法指望人有良好的内在修为。真正有内在修为的淑女与君子,就如同美好的自然环境一般,可以影响周遭的人事物。

    记得林语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真正的大师不用教什么,便可在举手投足间,使学生受到熏染。前段时间,我遇到七十余岁的文老师,她所讲述的她学生时代的故事,恰好可以为此做最好的佐证。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她提到她的师父是溥心畲(溥仪堂弟,画家),而我正好知道一些关于溥先生的故事,就这样聊了起来。我问她,溥先生教您什么?她思量良久道,“什么也没教。”随即又补充道,“他是我的恩师。我在德国读书时,他已去世。但还在梦里鼓励我。我欠他的恩情。”文老师生长于香港,年少时去台湾师从于傅先生。溥先生说一口满州话,文老师根本听不懂满州话。她说,在那个L形的教室里,溥先生站在讲台上,而她就坐在离溥先生最近的桌旁。溥先生有时会一边做画,一边讲国学。她听不懂先生的话,却感受的到先生对她的关切。并在先生的一言一行间受到潜移默化地熏染。这真是“没有教什么,却又什么都教了。”师教若此,真是羡煞旁人。

    二零一六年一月五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雎》与熏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ax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