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笑着对孙女说,给你出个题目,看你会不会,如果会的话,就可以考大学了哦。
女儿一听,兴趣盎然,芭比也不玩了,静候奶奶出题。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厕所?
我一听这题目,火气一下就上来了。
我道,妈,莫问这种蠢问题了。
妈说,怎么是蠢了?以前考大学都是用这题目呢。
我说,考大学有没这题目我不晓得,但你们曾经告诉我的答案,就是瞎扯蛋。
原来,这题目的答案是:
两个。
男厕所和女厕所。
这题印象深刻,小时候常停电,夏夜只能提扇纳凉。
邻居们都坐在地坪里,聊着各种天,省不得就有人逗我们小孩。
那时回答不出来,听到答案,恍然大悟,觉得这道题,实在太有智慧了。
佩服了二十多年,现在脑子清醒点了,才晓得,这题只适合考一年级学生。
不过,不是考他们脑筋急转弯,而是考审题的能力。
世界有多少厕所?
问的不是多少吗?
多少是指数量啊。理论上是数得清的,哪怕是千万,甚至上亿。
但两个,就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明显就是把“有多少”和“有几类”搞混了。
故意混淆概念,不就是胡搅蛮缠吗?
几十年来,父辈们总把这样的问题当智慧,可这哪是智慧?充其量就是小聪明。
这种小聪明对付糊涂的人没问题,可遇上了聪明人,不就是侮辱人家的智商吗?
人家还愿意跟你玩吗?
如果说,这些话在家里讲讲也就算了,被搞混脑袋的只有极少数小孩,那最近大火《牛郎织女》就真是大问题了。
我1990年读一年级时,正赶上实验教材,六年之中,跟我之前之后的同学所学,并不是同样的课文,好像书里没有牛郎织女。但在其他书里,我还是看过。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先偷窥仙女们洗澡,再偷了织女的衣服,人家追过来也不还。织女没办法,就嫁给了牛郎……
有论者研究,此情节乃是民国时那些通俗戏剧所加,为了满足人们低俗爱好的——显然,人们确实有低俗的权利——但将这样的情节放入教材之中,要给现代儿童怎样的价值观呢?
现在小学课程里,已有法治内容了吧,编教材的人,难道不怕被孩子们质疑——牛郎这样做,是犯罪吧?至少该拘留吧?
中国传统千千万,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在精华里寻出些好故事来,绝非难事啊。
已用了几十年的、明显有问题且也曾经被踢出教材的内容,又跑了回来,是编教材的人,懒得去找其他课文?
说白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就跟两个厕所的题目一样,都是不适合如今孩子来读的。
今天看到长江日报一篇评论员文章,《把偷女人衣服的牛郎赶出小学课本》。
我不敢说牛郎能不能赶走,至少现在的争议,会让很多读着这课文长大、却从没觉得有问题的家长醍醐灌顶。
他们能在看到这课文时,给孩子正本清源,就善莫大焉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热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