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嘻嘻买这本绘本,是因为她在幼儿园由于不睡午觉被老师拎去其他班门口罚站,她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包括爸爸有的时候对待嘻嘻的调皮,处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会揍她,她对爸爸多少也会抱有反抗、仇恨的心理。
我和嘻嘻说,爸爸和老师都爱你,只是有的时候他们面对你的“不听话”会采用暴力的方式,那是因为他们也被这样对待过,他们就习得了这种方式。
所以买了《贝太太从前为什么这么凶》,这本画面饱含幽默感,情节富有戏剧性的图画书,涉及到了两个非常严肃又相互关联的话题——如何对待孩子,怎样拯救自己。
一看封面,就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好一个悍妇!”画面上的这位女士,身高体壮,膀大腰圆,横眉立目,呲牙咧嘴,如果不是衣着打扮,简直有点男女不辨。贝太太就带着这副“尊容”出场了,不用描述,我们就能联想到她的脾气秉性——凶悍、冷酷、暴躁、孤僻。
环衬上的这幅场景,证明了我们的猜测。这位贝太太堪称人见人躲,鸟见鸟飞,花见花谢,车见车爆胎。邻家孩子听到她的动静,吓得不敢出门,躲在门镜后面看她。贝太太的形象,经过鱼眼镜的变形,显得更加夸张而有幽默效果。大男人被她吓得腿软手哆嗦,小狗狗被她惊得想躲没处躲。凭常识也能想见,这样的悍妇,肯定是讨厌小朋友的。
接下来,故事闪回到N多年前,镜头对准了童年时的贝太太。儿时的她,像只流浪的小猫,孤独而可怜。这个矮小、柔弱且有些内向的小女孩儿,不太合群,缺少朋友,常被同龄人欺负。我们发现,儿时的贝太太在物质上并不匮乏,她有不少好玩具,也因此招惹了小朋友们的嫉妒和孤立。看贝太太小时候玩捉迷藏时被女孩子们欺骗的那副画面,单纯的她像那只流浪猫一样,被女孩子们关在门外黑黑的夜里。让人很是心疼。
小朋友遭受打击,心灵剧烈震荡时,最需要得到家长的抚慰。但妈妈或许因为太忙,和小时候的贝太太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妈妈给了她丰富的物质玩具——小三轮、 婴儿车、布娃娃,以为这就够了,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滋养——陪伴、倾听、沟通。
大读者们看到这里,应该会激灵一下,心头一沉。妈妈对小时候的贝太太简单粗暴的命令式讲话,很可能也是我们每天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啊!有心理学家曾指出,母亲在家庭中太过强势,对孩子性格有不良的影响,男孩儿往往会向性格懦弱的方向发展,女孩儿则很可能会变得和妈妈一样强悍。
在粗线条的悍妇妈妈影响下,贝太太的童年缺少了快乐幸福,而她的报复就是——自己也成长为一个粗线条的悍妇。长大后的贝太太,像个浑身是刺的仙人球,不可亲近。她丑陋的容貌,其实就是长年累月不高兴而凝固下来的表情。
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转变了贝太太的人生轨迹。她在儿童游乐场看到一个小女孩被同龄人欺负又被妈妈拎走的一幕,让贝太太瞬间仿佛穿越回到从前,看到了儿时自己的遭遇。深受触动的贝太太,泪水从眼里流到心田。她念念不忘这个小女孩,在潜意识里,她决定——不让自己的成长悲剧,在这个小女孩身上重演。怎么办?只有亲自出马,扮演“天使”降临。
接下来贝太太陪小女孩玩耍的画面,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场景。她和小女孩一起玩捉迷藏,推婴儿车,草地上野餐(不用怕手脏也不用乖乖坐好)……童年时的挫折、失败、冷遇那些经历,在原景重现中逐一得到了补偿。贝太太在和小女孩开心玩耍的过程中,弥补了自己的童年缺憾。
原本想扮演“天使”,拯救小女孩儿的贝太太,不知不觉中自己的人生就被这个陌生小女孩拯救了。“孩子是上帝恩赐给我们的礼物”,这句话的意义就在于此。
不要把花时间陪伴孩子看作是你为孩子做出的自我牺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人收获的往往比孩子更多。只要足够用心,和孩子相处时,常常是孩子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教育和警醒。贝太太的这堂心理治疗课,我们每个家长都可以去上,因为我们家里,就有一位小小的“心理医生”呢。
人生觉醒后的贝太太,变成了一个“小女孩”,快乐而轻盈,对世界绽开她的微笑。你看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嘴角也翘上去了,连窗边的仙人球都开花了。
不要嘲笑贝太太,因为我们很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们的身上都有一些顽疾,其中很多都可以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找到最初的根源。诚然,我们今天的种种不完美,过错不全在我们自己,可能要归咎于父母的养育方式,当时的家庭氛围,甚至那个时代的历史缺陷。但是,我们真的无药可以自救吗?
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一个超越自我,人生觉醒的机会。而想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必须做的是,回望自己的童年经历,把儿时遭受的种种不顺利、不公平、不愉快找出来,再释放掉。原谅那些曾亏待、误解、忽略过我们的大人。最终,与自己的童年握手言和,与我们的家庭握手言和,与一直与之较劲儿的“自我”握手言和。
而当我们转过头来面对可爱的孩子时,我们真的需要用心,用智慧,谨言慎行,把约束自己放在管教孩子之前,不要轻言“爱”和“为了你好”,不要再因我们的荒疏、短视、功利和急躁,给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埋下一些硌脚的碎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