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4881/fd32d19dbb8efc1a.jpg)
树林中长了不少灌木丛,其中有几墩杏条。昨天走在后山上,猛然间看到杏条枝顶端开出紫红色的小花。
许多年来,这个季节很少上山,花开花谢也就无从知晓。原来,这个杏条可以开花,开得这样秀气、雅致,藕荷色一串串,花瓣打开的,就像几只蝴蝶贴伏于细小的枝条之上,风一吹,枝条颤动着,蝴蝶便翩跹起舞,翅膀就开始扇动了。
花朵虽然细小,但它是一簇簇的,群体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一种阵势,远远看上去就是粉紫色的一团团。花谢之后,应该打籽吧,不然这山上怎么会左一墩右一墩的出现它们的身影?并没有人会去刻意栽它,它也呈星火燎原之势,在人的漠视之间蓬勃壮大。
幼时对于杏条的记忆是在过年时。那时过年的象征就是吃饺子,而对于煮饺子,郑重的来不得一点马虎。饺子煮得饱胀圆满,一家人都会欢欢喜喜。煮饺子时最怕火不旺,温吞水容易破碎,所以家家都备下几梱杏条。
杏条无论干湿,放在灶炕里都是起火的,且烧起来噼啪作响,很有一种热烈的气氛。另外杏条的名称也很吉利,杏与幸同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在这微小的细节中,杏条的响声,也是一种幸福就要到来的希望。
除了过年做烧柴,杏条的最大作用是编筐。“编筐窝篓,养家糊口”,筐篓是农村生活必备的器具,家家户户都需要。编筐窝篓是门手艺,以前有人把它当作职业,专门做这个用来换钱。
现在开花的杏条就是编筐的最好用材,秋天全木质化了就可以割回家编筐。编筐最好用二年生的枝条,木质硬,编出的筐耐用。
不得不说,杏条编出的筐不仅轻巧,结实耐用,在我的眼里,它就是一件工艺品。
一根杏条,用专用的工具一破两半,皮面为暗粉色,里面淡淡的乳黄,打好底再一圈圈地起来筐身,有长条圆宝形的,也有囤子一样圆形的,用它们来盛点东西,方便、干净、透气。
现在没有人靠编筐窝篓来养家糊口,农村会编筐窝篓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闲下来会拣拾起这门手艺。去年冬天我在市场就看到一个老头拿着几个筐在卖。他说闲不住,编筐占个手,比看电视强。看电视看得眼睛酸疼。
一个筐卖25元钱,老头说,不够功夫钱。上山割杏条要走好远,编一个筐又要许多道工序,麻烦费时间。
喜欢这筐的人,大多也是年长的,年轻的用筐,愿意买那些用化纤经编条编起的手拎筐。我喜欢这杏条筐,大方美观,闻上去还有一股淡淡的杏条味儿,里面装上任何东西,都尽可以放心。
化工行业的发展,塑料制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手工编筐越来越少。化纤制品泛滥,伴随着无数降解不掉的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还是很怀念和喜欢那些传统的、比较笨重的东西,比如这杏条编出的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4881/4cd0f2ca6006b6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4881/937196ce2ea6426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