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在早上跑步的时候听《不管教的勇气》一书,却搜到了《被讨厌的勇气》,真是意外的收获,三位朗读者的声音,震撼人心,真没想到听书还能听出这样的效果。
这本书的内容听起来实在费力烧脑,听到某一章节,经常忘记老者和年轻人对话的源头,再回头来回听、反复听。
这种直击人心灵的对话,听后,让人害怕。
这本书首先给人勇气,有相信自己的勇气,有改造自己的勇气,有生活幸福的勇气,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也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1.勇气从哪里来?
首先来自于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要想摆脱焦虑,那就改变自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方法就是:个体分离和共同体感觉。
家庭成员也好,同事们之间也好,大家所需要的就是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同时各人做好各人的份内事,不越界,后果有当事人个人承担。
曾经一段时间,原生家庭成了个人发展受限的“背锅侠”,我也曾经埋怨过我的家庭和出身,但我也对此也产生过怀疑,因为父母不是圣人,那么是不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呢?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之所以埋怨原生家庭,只是缺乏改变自己的勇气,给自己找了个无法改变的借口而已。
我就是我,如果想改变,一切皆有可能,只是道路可能比较艰辛。
2.活在当下
这四个字,不知听了多少次,也仅是听听而已,从未过脑分析。
听着这本书以后,我才有机会更深入的理解。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要想着如果怎样就会怎样?
因为这种假设也是为自己不能实现某种愿望找借口。
我是特别善于做假设的人,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假设如果不忙了,我也可以教育好孩子,管理好身材,读书提升自己。
可是这两个多月的暑假我挺清闲的,我所有的假设都实施了吗?并没有!
这又让我想起以前工作忙的时候,我一下班,就扔下手机,陪孩子读书,抽空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早上吃饭的时候听英语,还总是批评女儿爸爸爱看抖音,不陪孩子。
现在的我好像也离不开手机了,不管孩子在或者不在,刷起来!
3.感悟
从认知程度上来讲,我还达不到全部理解和认同书中思想的高度。比如用个体分离来处理孩子的作业问题,因为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我不敢堵:她不学习,后果由她自己承担。
借用一段话:“愿上帝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