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
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
—杨巽斋《碧蝉花》
文绉绉送上一首诗,历来对古诗不感兴趣,总感觉每个字都需要反复推敲,精酌,不像现在诗那般随心所欲。
但字面意思还是能理解鸭跖草长的像蝴蝶,薄薄的花瓣,透明如丝,大有跃跃欲飞的样子,而美人误以为是一只调皮的蝴蝶,停留在深绿色的竹茎上,想用扇子捕捉它,谁知不是真蝴蝶。
是不是很调皮?有一点懊恼呢。
说起它,农村最常见,它几乎生长在阴凉处,墙角下,池塘边,田地边,天天碰到它,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挺失落,不过现在陡然知道它叫鸭跖草时,还是很郁闷。
它与鸭子啥关系,明明长的像蝴蝶。
浅蓝色鸭跖草原来还有一个传说,楚国郢都有一人,勇而有胆略,他将刷墙所用的白色土粉涂抹一点在自己的鼻头上,又有一匠人与他配合,猛然一斧斩落,恰好将楚人鼻头上的白粉砍掉,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
再看这位楚人,面色坦然,全无惧意,这个故事称为“郢人之鼻斫”(斫,读作“卓”,意为用斧头砍),唐宋时世人见有一种野花,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好似将鼻头抹上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为“鼻斫草”。
“斫”字后来又被讹传为“跖”,读音为“直”(因在吴越一带,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将错就错,这种野草也被叫做“鼻跖草”了。
又因为这种野花常常长在潮湿的溪边河畔,水边的鸭子喜爱将这野花的鲜嫩茎叶当作食物,因此就被叫成了“鸭跖草”。
不知有没人玩过鸭跖草?小时候如果不小心磕破皮肤,就拔一棵鸭跖草上鲜绿的叶茎,用它那浅绿色的汁液涂抹在受伤的地方,不一会就不流血了。
万物生灵,都有它独特的价值,鸭跖草也不列外,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鸭跖草既有药用价值,也可食用,早在明代朱橚主持编撰的《救荒本草》中就有收录:“竹节菜:一名翠蝴蝶,又名翠娥眉,南北皆有,叶似竹叶,微宽短,就地丛生,撺节似初生嫩苇节,稍间开翠碧花,状类蝴蝶,其叶味甜。”
《本草纲目》记载 “时珍曰,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色。”
可见鸭跖草除了药用,还可作为颜色的染料。
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看吧,如果野外擦伤皮肤,不妨寻找一株鸭跖草解燃眉之急吧。
植物星球别看它长的娇弱,实际上它可是打不死的小强,放在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再放在水里,还能活,生机盎然呢。
唯一的不好是,它怕强光,光线照射后,它的叶子会变成浅绿色,花儿焉焉的,毫无美的存在。
前几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水沟处,生长着大片鸭跖草,那蓝色的小花儿开的好看极了,真的很像一群蝴蝶一般。
等中午我再出去的时候,花儿早已经耷拉着脑袋,不细看,根本不知道它曾开过花。
那一刻,忽然想起喇叭花,也是清晨时,开的生机勃勃,中午却失去了所有的活力,像迟暮的老人一样慢慢老去。
对于鸭跖草,如果有兴趣栽培的话,可以等它花落后,剥开它菱角形的肚子,会看到有两枚黄色的种子,种在花盆里。
也可以剪掉一段叶茎,扦插在花盆里,十五天生根。
还可以等春季在地上部分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根定植。
我拍的附上一张我拍的鸭跖草,嘿嘿,像素不行,对我来说已经算好的了。
其实鸭跖草有好几种,有紫色开粉色的花儿吊兰,也有白花紫露草,只不过每一种叶子都不一样,需要细细观察分辨。
白花紫露草 植物星球它的花语,尊敬(因它纯净的蓝色),令人怀念的关系。
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曾写为它过一首诗。
“鸭跖草开着蓝花,小路上露珠闪闪,光着脚踩啊踩着,往前去吧。”
噢,如果哪天生气了,不妨抓一只鸭子,去沟里踩鸭跖草吧,那一定很有趣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