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 《金刚经》之桥梁

读书 | 《金刚经》之桥梁

作者: 林青澜 | 来源:发表于2023-02-28 22:33 被阅读0次

【日更第1456天】

许多的存在

都是为了渡我们

但我们往往迷茫

觉得这些更重要

而迷失了自己的终途

桥不过是一种中介,一种手段,目的是让我们从此地抵达彼岸,我们走过桥梁,而不是停留在桥梁上,即使停留,也不过是为了看看风景,然后,还是会走向对岸,没有人会一直停留在桥上。

钱财也是一种桥梁,而不是生活的目的。

——《金刚经修心课》

钱可以买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买到我们期待的美食,好看的衣服,漂亮的实用的,房子车子,等等,金钱只是我们获取这些的一种途径。

不过,当下很多人把金钱当做了唯一的生活目标,且拥有的金钱越多,就越是被看做成功者——标准变得越来越单一,人生的目的就越来越局限。

一旦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完全忘了,赚钱本来是为了你所需要的东西,一旦获得了所需,金钱就变得毫无意义——然而,为了金钱而努力,最终会走向迷失,被金钱所主宰。

比如,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又比如,为了赚钱而枉顾生活,枉顾身边还有很多重要的人和事,甚至枉顾自己的身体。

人类生活的许多烦恼,大多数是源于分不清自己是为何而活着,分不清主次,过度看重一些既得的,却忘记了自己最终的目标。

有很多人,他们对于钱没有感觉,有和无对他们来说,都不影响他们自身满满的安全感,都不需要修行,这就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所有刻意的修行,都是源于自己做不到,不断地告诉自己“金钱不重要”的道理,勉强摁住那无法脱离金钱束缚的内心,如我此时

很佩服这样的人,审视自身,在无限膨胀的物欲里辗转腾挪,始终困囿在牢笼中,有了好的还想再好,吃得饱了还想吃好,没有一刻是觉得“我满足了”,我可以不在乎有钱没钱,没钱了就去赚一些维持生活,玩一段时间,如此而已。

自由的内心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而不是不断告诉自己要修行要静心这般刻意。

人的一生,为什么总是看得见一些内在的障碍,又总是求而不得呢?

日常世界成为一个颠倒的世界,大部分人迷失在手段的歧路上,而忘了生命真正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我们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心,倾听灵魂的呼唤,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去什么地方,然后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那么,尘世里的烦恼也就微不足道了。

但我们大部分人,要么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要么知道了而不够坚定,而且,整个生命,成为一种浪费,重复着没有意义的事情。

叩问自心。

-END-

相关文章

  • 蒋勋《舍得,舍不得》:原来,写得最好的书,是经文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作家的阅读书目,最后都回到了宗教。最受青睐的作品是:《金刚经》《圣经》。 用词之简,意味之丰富...

  • 我的青春也迷茫

    我的理想明明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大家的期望却是“农夫山泉有点甜”本来是抱着做中日友好的桥梁而去读书,渐渐的却...

  • 生命之桥梁

    时光静好,微笑向暖 有人说:生命是一趟旅程,每个人都在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路过着沿途的风景。有许多时候,生命...

  • 初读金刚经读后感

    初读金刚经读后感 读金刚经,冥感之,似无可记,亦不需记,然为表露心意、方便他人,强为记之。 以思虑之先后,随读随记...

  •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三十七) 佛之五眼 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

  • 第50期作业

    1、《能断金刚经》最著名的“无常之颂”是什么? 《能断金刚经》中最著名的“无常之颂”,鸠摩罗什版翻译是“一切有为法...

  • 觅得一个好去处

    于繁华喧闹中得一静心之所 在纷乱喧嚣中遇一精神之处 书是读书人的精神食粮 读书人是一座城的灵魂 书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 你应该知道的般若智慧(上)

    ——《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二) 《金刚经》在佛经里被归为般若部,还有诗云:“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 桥的遐思

    “让华外成为中华儿女走向世界之桥梁,中外文化合璧之桥梁。”---吉林华桥外院题记 初闻校名,以为是“华侨”的“侨”...

  • 读书如寻得灯塔——我们更需要的是时时检视自己~36

    读书的确如寻得灯塔,可以时不时指导一下生活之舟的航向。 尤其之于育儿道路上的我,更需要这座灯塔。 “《金刚经》里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金刚经》之桥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dv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