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负青春 大学启航

不负青春 大学启航

作者: 肖米西Mixi | 来源:发表于2021-01-08 12:50 被阅读0次

          近期和妹妹探讨大学应该如何度过更精彩?借着机会写一下大学四年,我从一个自卑不知名的女同学,如何在大学期间逆袭,成为学校的十佳优秀青年获得各种奖学金和证书等有故事的女学姐。

    个人背景:

    提前说一下背景,我不是那种脑子超好的学霸,相反,我的学习基础并不好,偏科严重,高二零基础学习美术,通过日夜奋战,我从湖南的山沟考到了天津商业大学,进入商科院校,才发现自己和很多人的距离有点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谈吐自信上。

    初入北方:不仅是从山村到城市的距离

          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父母没有来送我,托付给早年来天津当过兵的大伯来送我,我给大伯买了卧铺,我给自己买了硬座,大伯问我为啥不买一样的那样好照顾我,我笑着说“没事,躺着多没有意思呀,我还从来没有体验过硬座呢?这一路我得好好欣赏一路从南到北的风景呢!”

    走过最远的路是离开家乡

    其实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是为了节省开支找的借口,父母不易,未来花的钱不少呢。

    经过20多个小时漫长的经历,全程笔直坐着,很困也只能仰头睡,即使对于18岁的我还是很有挑战的,不过对于外面世界的期待和兴奋战胜了一切。

    我们学校那年因为建设新校区,直到10月13号才开学(一般上大学的同学都放国庆节回家了,我还没有走,家人一直担心我是不是录的假学校)

    等我们火车到站时候也到晚上十点多了,一走出火车门感受到一种大城市的闷热,紧跟着一阵风吹来,北方的夜里比南方冷,穿着的衣服一下子显得单薄了,顾不上这么多赶紧拖着行李去找大伯,终于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了他,大伯看着很疲惫,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几十年没搭过绿皮火车啦,感觉牙齿都松掉了”,一边想把我手里行李接过去,执意不让,后悔自己当时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呢,我走在后面,看五十多岁大伯一下子老了很多,那晚的背影映在我的心里…

    夜幕中的天津站

    因为几十年不来了,大伯也不太熟悉路,几经折腾一个小时,终于和大伯战友的儿子接上头,哥把我们安顿在一个招待所,一路劳顿让我沾枕头就睡着了,这就是我来天津的第一晚,来不及兴奋,只有匆忙和疲惫。

    上学心切,第二天上午,王哥和大伯便送我去学校报道,学校比我想象中要大,校门确实超乎我想象的“简洁”(一块小木排,上面赫赫写上天津商业大学,搭着几根不锈钢管,如此而已,后来听说有人看到校门回去复读的,只想说太任性了!)

    简单低调的校门口

    报道手续办理后,大伯便陪我把东西送到宿舍,宿舍里面很热闹,一般都是舍友的父母跟着,我看到大多是妈妈在帮着收拾床铺衣物,我投去羡慕的眼光,不是希望有父母帮助收拾,而是觉得父母能一起送真好!

    我记得我对床女孩说第一次睡上铺,有点不敢下来,我不好意思心想我从小睡的最多就是上铺……

    大伯在和舍友的父母们聊天,介绍各自孩子情况和家乡,我在一旁默默听着,考虑到两个长辈在等我,我便用很快速度爬上床,铺好被子,大概收拾一下,送大伯他们下楼,到中午了,大伯说一起在食堂吃个午餐吧,第一次品尝北方大锅菜,很不适应,口感偏咸东西炖的太过,大伯边吃边说:“你还有好多年呆了,这个味道要学会适应哈,没有家里的味道,以后不能饿了肚子…”边点头,边低头吃着米饭,眼泪有点打转。

    当时觉得“几年”这个概念太漫长了,现在来看,几年这个单位比我想的快多了。

    简单饭后,送别大伯,“好好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期待,以后就是一个人了,照顾好自己身体。”我看到他也有点想哭,假装说没问题,让他放心,想不到我和大伯在天津就匆匆简单吃了一顿饭,看着他们的车远去才真的觉得以后这个城市从此靠自己了,这才允许自己把眼泪流出来,擦了擦眼泪,走回宿舍的路上,更加能够感受到一种落寞……

    正式开启:独立生长的大学时光

    年轻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应能力强,彼此也很容易打开话题,和舍友之间的相处让我一下子脱离了初来乍到的孤单,所以心情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己独自呆着瞎想,学会倾诉,多交积极的朋友,会让你内心温暖而健康!

    宿舍总共五人,而我是唯一的南方人,在后来的相处中也是一点点磨合适应,很多生活习惯还是有很大差异,比如洗澡,第一次去澡堂我吓的跑了出来……(舍友们始终记得班主任去宿舍慰问新同学的时候,问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我傻乎乎举手问老师:老师,洗澡的地方能不能改善一下?老师最开始真没明白什么意思,在舍友的解释下老师哈哈大笑,这个困难确实是地方习俗问题,这个梗也是被笑了四年)

    还有一些有趣日常,比如说一起去吃饭吧,然后最终每个人吃的都不一样,“吃饭”这个词的定义,我以前概念里面吃饭=吃米饭,而她们的饭=面条/馒头/大饼/米饭;当然随着入乡随俗,我也变得偶尔想吃面食,我想这就是一种适应吧。

    从像素可以看出来年代感了。

    宿舍姐妹给馨馨过18岁生日

    大学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比如班级竞选。

    所有的成果离不开准备,上学前就查阅资料大学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所以也想贡献自己浑身的力量,第一次班级会议中,大家每个人自我介绍并且毛遂自荐想担任的职务,其实后来我想想,我的普通话在整个班级里面算是最不标准的,浓浓的南方音,和我宿舍的嘉丽普通话标准的如同广播般,阳光又自信,最终她顺利成为班长,我是原本没有什么自信,但是内心还是给自己鼓劲,不尝试怎么能够成长呢?不担当怎么能知道自己行不行呢?带着心里这两个问题,我诚恳的说了竞选宣言,意外的是我竞选为了班级的团支书,无论做什么职务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2011届艺设11班级集体照

    大学除了班集体,进对好社团也很重要!

    开学后不久各大社团招募新人,楼下摆满了招募海报,新生人群熙熙攘攘挨个了解,我结合自己的爱好,从中选择了“校报记者团”报名文字记者,这个经历奠定了我后来大学几年的视野和工作习惯。

    经过层层选拔,后来得知我成为我们系唯一留下的,全校各个专业加起来一共录取二十多人,设置实习期考核制,新闻稿和文章的数量均有要求,经常夜里打着手电修改稿,还有更多的要求,占据时间颇多需要很多时间精力,有的人实在是系里工作太忙这边工作强度太大而退出,我们这届两年后只剩下十余人,不仅是经过层层掉皮的战友,更是有共同经历的挚友。

    最新版,过去我们都是黑白版

    一进去的师徒制让我很有归属感,我的师傅是个很有个性的学长,文笔犀利却很有才,平时不讲究外在,但是精神世界很让人膜拜,我是他徒弟中最不起眼的,但却成了留到最后的独苗,并得以三代独苗把香火传了下去,即使离开校园多年依旧能够找到和自己相关的“徒孙们”,享受温暖而亲切的称呼。

    在记者团不仅收获友情,在那养成的工作习惯更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总结如下几点:

    1.【座位决定站位,站位决定未来】

    采访工作会在最前排有专门的记者席,而做记者是不用鼓掌带情绪的,即使台上多么精彩,手中的笔就是我战场上的“枪”,我需要认真仔细记录每个信息和重点,耳朵竖起来不错过任何一个信息,从此我便养成坐前排认真听且记录的好习惯,笔和本随身携带,工作后也养成坐前排的习惯,前排表达的不仅是对台上的尊重,更是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前排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

    2.【勇敢去接近目标,高压下出结果】

    因为现场原因,会前和会后都是需要一对一去采访主办方,完善更全面的信息,这样才会让稿件更有生命力,这让我必须勇敢接近我想了解的事件背后,因为不问等于一知半解,而我的读者更会一头雾水,我必须对稿件内容第一负责。

    高压下出结果,24小时内成稿的新闻时效性要求锻炼了我的输出能力,而看到我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或者网站上心里的喜悦感不言而喻!

    我想,如果没有“逼迫”,我可能会拖延。

    3.【技能升级:“孕育”一份报纸的诞生】

    经过一年的磨练,我从一个稚嫩的新人成为一个可以带新人的老人,而我从文章采写提高到策划排版校报的工作,因为我本身的设计专业,更是凸现了优势,排版设计不仅是讲究技术,更加看重内容,几个人集体讨论布局,策划文章编写安排,锻炼了更加综合的统筹能力。

    经过N版修改,最终看到新印刷出热乎乎的油墨字心里无比的喜悦,当中午全校同学去吃饭的时间,我和团里的伙伴们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在固定的路口给每个师生递过去一份最新的校报,我喜欢递上去的时候大声告诉对方这期主题,发完手中的报纸再去食堂吃饭,看到有的人看完随手扔在餐桌上我会捡起来夹在我的笔记本中。

    中午回宿舍就是给舍友们人手带一份并讲解,看到她们认真阅读内心无比高兴,毕业后我收到徒弟们给准备的我们在校四年期间做过的所有报纸装订成册,当时真的感动的泪流满面,这是我最好的礼物。

    我们“上下两代”的集体照

    4.【多一份热爱和付出,这里是我的港湾】

    除了理性的专业知识,我觉得更是因为有一份热爱在里面,不然不会“记者团虐我千百遍,我待它始终如初恋!”

    我们例会有固定流程制度,高效严谨,开场集体读团规,“团结显真情,敬业显品质,踏实见作风”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

    一起读报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怕一个标准符号写错了重新写一遍,更别提错别字,所以在记者团很费笔费纸,但是我却特别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这里的人们都是很有精神层次追求的人,我喜欢融入这里,也很喜欢呆在团里的感觉,几乎有时候班级的同学在宿舍找我一般不在,舍友回复“米西要不就在记者团,要不就在去记者团的路上”,这里成为我很重要的一部分构成。

    不知不觉这份报纸深入我心

    每天下午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是不允许说话的,而里面放满了“宝藏”,《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人民日报》…信息很多,供我们自由徜徉,所以大多我的下午时光在这里度过,有时候加班赶稿子,一起手拉手去食堂简单吃点,然后继续去团里加班加点,一般到十点多赶在宿舍11点关门赶回去,有时候忙的时候还在团里沙发上过夜了,高强度的工作,却是很享受。

    第一次爬上4米大板上作画

    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

    竟然直接铅笔勾形后上墨,一条大龙而成。

    招新海报:在文字天地腾飞

    因为在记者团的工作经历,让我的世界不再是局限于“设计学院”,而是我可以和全校几万的人中最优秀的人去面对面接触交流,我记得我喜欢音乐,借着采写机会,我和乐队伙伴在咖啡厅呆了一下午,采访了他们背后的发展经历;

    ——打开了自己的小世界,放大视野

    学校有一个团队,手绘了学校地图,并创造了衍生产品进行创业,我约见了他们,经过一下午的采访,到晚上一气呵成的通讯稿文章,后来这篇文章被老师用在报告中;

    ——想接触谁?去走进了解成功背后的故事

    通过两年在记者团的“打磨”

    让我做事充满耐心,丢掉本有的浮躁,不用盯着优秀的人有多遥不可及,其实优秀没有这么遥远和可怕,它背后只有很简单的规律——做事三件宝:勤奋,学习,思考

    一次次采访让我相信很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积累和练习得到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在面对我的采访之前,他们都是在默默无闻的坚持,一遍一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

    (比如我采访的那个乐队,从艰难组队父母反对,到创作练习,为自己联系舞台,即使台下观众很少依旧热情满满…)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分大小,

    只看谁坚持到了最后。

    2

    大学中期:坚定突破,不断寻找自己的梦想

    因为在记者团的缘故,我一下子认识了各个专业很多同学,几乎走在路上经常能碰到打招呼的,这也让我接触到很多优秀同学,在确保学业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和同学一起去做兼职,最开始很简单,为了赚一些生活费,一天几十块钱也干的很快乐。

    后来会找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我喜欢孩子喜欢绘画,于是在学姐的推荐下我去北辰的幼儿园给孩子授课,陆陆续续坚持了一年,每周过去讲两个半天的课程。

    给其中一个班的孩子过圣诞

    和孩子相处之中能够感受到一份纯净的快乐,和孩子们相处久了也会有感情,但是幼儿园毕业后她们又会去其他地方,我和他们的联系只是一段路,这会让我有些失落。

    而教孩子的过程更加考验的不仅是教学水平,更需要耐力精力甚至体力,每次讲完半天的课程,从小班到中班到大班,整个幼儿园的课程都是我承包,然后当我再辗转公交回学校一个多小时的路上,已经感觉不仅嗓子疼,肚子十分饿,身体特别疲惫,在公交车上有座位还好一般没有座位就需要仔细站稳,经过一年的坚持,我不仅发问我自己收获了什么?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负青春 大学启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gj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