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适逢文革,基本上不把学习当回事,那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第一次听说老子主张“无为”,觉得很好。那个时候根本找不到原著,老师也不敢解释。我望文生义,把“无为”理解为什么都不做,事物都处在自生自灭状态,多好啊!我要是什么都不想做了,就说我这叫“无为”,跟老子学的。
恢复高考之后,我考上大学中文系。老教授告诉我:“无为就是无不为”。按照这种解释“无为”就是什么都做,和我先前的理解恰恰相反。这是老教授的话,我不敢反对。也没有去读原文,就觉得这样的解释是对的。毕业之后又觉得老教授的解释不够准确。自然界的物可以自生自灭,人则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肯定是要“有为”的。可是能做到“无不为”吗?不可能吧!什么都做,还不把人累死?当时又觉得自己是个中学老师,抠这样的问题没有意思,于是就把这个问题搁置一边了。
退休后,把《老子》一书略读一遍,恍然大悟:“无为”就是“圣人”和“民”(老百姓)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第三章里说得很清楚,“圣人”要做的事主要是净化老百姓的心灵,让他们吃饱肚子,削弱他们的欲求,增强他们的体质,让他们处在“无知无欲”的状态,即使有几个聪明人也不敢任意妄为。做到这些就叫“为无为”。老子的结论是“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和“民”的分工十分明确,都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该做的,这样就天下大治了。
关于“无为”的理解,我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说一步一个台阶。但是我的理解是不是老子的本意还很难说,我要继续努力!
“活到老学到老”,此言不余欺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