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孩子才能走的更远。
“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育儿这件事,讲究一个“度”字,万事都有它的节奏,记不得,催不得。
”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胡两家都是当地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两家儿女从小也性情相投,青梅竹马。但细究却发现,两家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着极为相似的一点,那就是对孩子“爱”得太满。
吴蔚文是个做生意的能手,但同时也是个独断专行的家长,在他的强势下,妻子懦弱无能,儿子也唯父命是从,妥妥地被强势的老爹养成了——“爸宝男”。剧中的吴聘虽好,但身上却少了年轻人的鲜活之气,多了一层“奴性”:做生意一字一板,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听惯了父母之命的他,就连娶妻这样的大事,自己都不能做主。
胡志存也是个很爱孩子的人,把女儿胡咏梅教育得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活脱脱的一大家闺秀风范。只是关心则乱,正是因为胡老板太爱女儿了,他才会轻易被歹人利用,轻信他人挑拨,不让女儿嫁给她心爱的吴聘。一句“我都是为你好” ,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再看女主角周莹,她的原生家庭并不好,从小随养父周老四行走江湖卖艺。周老四不是个好父亲,不务实、爱吹牛,时不时小赌一把,一有钱就去听个小曲。对女儿是放养,无为而治。
他没给女儿读书的环境,但行万里路,和女儿一路卖艺一路行走,他让女儿在社会这所大学,见识了更多的人,增长了更多的阅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女儿很多优秀品质,善良、勇敢、大气、乐观、坚强、不怕困难……
周老四信任女儿,给她空间,从不过多干涉她的事情。女儿的交友、婚姻大事,也都自己做主好了。因为父亲的放手,周莹找到了一生挚爱吴聘。
因为放手,周莹锻炼了胆识,增长了见识。街上有人晕倒,洋人神父要救人需要帮手,别人怕洋人吸血勾魂,都退避三舍,可周莹胆识过人,上前帮忙。在洋人的教堂,她第一次见到电灯,看到世界地图,才知道世界如此之大。
因为放手,她磨练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精神。面对所有艰难险阻,她都没有退缩,竭尽全力去解决。
而像吴聘、胡咏梅这样的孩子,自打娘胎里出来,父母就为他们扫清了人生路上的一切障碍,只是这样的孩子,缺少社会阅历跟历练,不懂得人性的复杂,长大后一旦走入社会,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也是会吃亏上当的,而有一些天才孩子更是如此,由于父母过强的占有欲,常常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便融入不了集体,适应不了社会。而有些事总要自己独自面对。
诺埃尔·詹尼斯·诺顿认为:孩子天生就有独立的驱动。当他们自力更生,就会自信,感觉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若父母一直替他们做事,或者替他们做决定,孩子不但没机会学会相信自己,还会产生依赖心理,更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每一个妈宝男、巨婴的背后,都有一对强势的父母,他们因为害怕孩子吃苦,而替孩子做很多决定。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哪怕已经成年,但心理上却还没有断奶。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跟孩子保持一个舒适的距离,不过度介入孩子的人生呢?
♤首先,请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高晓松的女儿zoe在很小的时候,就像个大人般,拥有家庭事务投票权,还是个热心的和事佬,能劝阻姥姥姥爷吵架、安慰失恋的小姨,还能给妈妈做摄影师。更难能可贵的是,还能独自坐校车往返十里外的幼儿园。高晓松说,要给予孩子应有的民主,让孩子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他还认为,孩子也要充分争取自己的自由权。
你若能尝试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去对话、去交流,你就会发现,他慢慢地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分寸、有主见的“小大人”。
♤其次,要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饿猫逃出迷笼实验”,他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笼子外放了一条鱼,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开始这只饥饿的猫只是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终于,有次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笼子,吃到了鱼。多次实验后,这只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直至最后一进迷笼,它就去按动踏板,打开笼子吃到食物。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
他认为这一过程也同样适用人类学习。其实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就像这只饿猫。当他们试探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而是给孩子尝试跟试错的机会,要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舍得放手
马丁布伯说:“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一段自我修行,育儿先育己。爱不需要多复杂,学着放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大人应该控制的是自己那颗放不下的心,而不是孩子。
我们该努力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你先成长为最好的父母,他才能成为最好的孩子。
至于那双温暖的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来也不迟。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主,这才是原生家庭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