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陀传》佛陀开示台词(二)

《佛陀传》佛陀开示台词(二)

作者: 严孝伟 | 来源:发表于2018-09-12 11:30 被阅读0次

    四圣谛:一、无可避免,苦如影随形。二、苦之集聚,执着他物,而无餍足,而终归易散。三、解脱之道在于意识思辨,专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是和谐圆满。四、有一道路可以引领我们远离诸苦,达至真理。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

    当欲念由心而生,我们都以为,满足他就会获得快乐,而梦想成真之时,我们的心又空虚如昨。身体欲望就像在做一个梦,一旦得到满足,就失去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梦。生命的瞬息,如指间水流,没什么是永恒的。

    人之所见,都是心的选择。(心善见善,心恶见恶)

    当你要跳下山崖时,为何不注意眼前的美景呢?因为你没有欣赏美景的心,只能听到痛苦的声音。现在平静下来,可以自控,而大自然从未改变毫分,只是你的眼光变了。

    任何事物过度,甚至快乐,最终都是痛苦。因此要秉持中道,才能看到事物本质,获得无上寂静。

    第一,不杀生。众生皆与你一般畏惧死亡,不杀生,心中自然升起慈悲。第二,不偷盗。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弱者。第三,不邪淫,忠诚的对待妻子。第四,不妄语。勿花言巧语,说不恰当的语言。第五,不沉溺饮酒。

    作为老师,要为世人做美德典范。所谓教律,并非展示给他人,还是要约束自己。

    我们背着过去的负担,不断的试图改变无法预知的未来,就是时刻在失去当下。只有活在当下,才能发现自己,才能发现是什么使我们痛苦。

    法只有去体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只是去感受,保持正中。

    若秉持善行,如海浪归于岸边,时间推移,善业力将生世相随,直至觉悟。反之,若作下恶行,亦将多生累劫,感受苦果,成为下堕之囚。

    如果专注当下的每一刻,保持平静安然,那就能找到内心的中道。不觉悲,亦不觉喜,摆脱业力流转的束缚,终证得无上真理。

    不将内心的平静交给别人。他们不会轻易接受新的事物,若打破他们先前的信仰,必然不会生起爱意。起初他们会嘲笑你们,再施以暴力,然后躲避你们,无视你们。但逐渐他们会接受。你们必须经历转变,保持谦逊和安忍。

    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不论老与幼,智者和愚夫,人皆有一死。月圆月缺周而复始,但从不消失,不过藏在视野之外。人死没有真的死去,还是活在他人的心里。

    生命的真相,如人之倒影。苦会伴我们一生,而苦之根源,是对外境的执著。事物皆不能长久,解脱的关键在于转变自心。不论悲伤欢喜,都应该在两者间保持中正。如此痛苦桎梏自解,将了之无上真理。生死聚合别离非二,而为一。

    从禅定中,脱离嗔怒悲伤,无忧,亦无恐惧。不惧衰老,战胜死亡,重视一切正行。火为了持续燃烧,会吞噬沿途的所有植物,吞噬的越多,烧了越旺,恶行亦是如此。愤怒焦虑贪婪恐惧,利用我们的燃料不断的燃烧。仇恨与贪婪之火,永不会止息,直到我们脱离轮回。假使有人只着眼于物质享受,尽力获取钱财,他的内心就在纠缠的矛盾中愈陷愈深,永不满足。如果有人能斩断这些束缚,他既不会担忧未来,也承受过去的负担。平衡自我,专注生命的当下,守持中道,最终体会到这世间真正的喜悦。

    如果有人始终坚持原则,他终将失去心灵的自由,变得刻板而呆滞。盲目的追求这些成见,认为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对别类事物加以否定。此时思想的自由就不复存在,一种信念在哪上分,人的信念受到抑制,而冲突与对抗也随之而来。思维是极其强大的,他可以完全将你掌控。而这样的执念是修行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我的道路,乃是实践,既不可依止,也无法崇拜,或者不结合自己实际来追随。我的知识,就像一条小船,可以用来渡河,但过河之后还要将它顶在头上带走吗?

    情感有三种,喜悦、悲伤与平静,驻留在我们身体思想中,如波浪升起,而后又归于平静。首先,审视情感的深度,理解他们,去追寻他们,从何而来。不论是快乐或是悲伤,要去寻找它们的起源。而抵达源头时,只会发现一切皆是虚空。所谓虚空,就像这青色天空,虽空空如也,却能包绕下界万物。依此练习,慢慢的会发现,曾经的波浪渐息,那无上的寂静,在我们内心深处,将不再受到扰动。深入的深究,也就能明白谬误所在。最为坚不可摧的,同样是脆弱易逝。而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欲摆脱无明,只有修习禅定。

    辱骂是恶行,它不会得到回应,只能像回音一样,让恶语回荡在自己的心中。就像人不能脱离他的影子,恶行也不会离开它的人。他还会回来,加重你的痛苦。醒悟,认识自己,邪念恶行都会慢慢地消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传》佛陀开示台词(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hv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