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 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 演讲干货版
一 跳一跳遭遇到很多外挂带来的思考
1 影响朋友间的信任关系
当发现朋友用了外挂,打了很高的分数,我意识里对他的信任度啃了个会降低一点点,朋友之间的信任会出现问题;
2 破坏了整合系统的规则
如果一个用户看到里面有一堆外挂得了很高的分,对其他一些每天在练习,试图把自己的水平提高,而打一个高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可能就没有动力继续去练习,继续超越自己个人的最高分数。所以这样一个行为,外挂行为其实会破坏整个系统的规则,并且让规则立即变得失效。
3 打击外挂特别的办法
我并不认为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不经过练习就立即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按照这一点,我们会判断每个人是不是有一个成长曲线,如果不符合这样一个成长曲线,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是你作弊的一种行为。
二 对于产品的几点思考
1 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
微信现在如今将近10亿用户,也许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把我们背后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有助于用户和整个生态对我们的理解。
但我还是认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所以大家也看到这么几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开过自己的发布会。
微信曾经的一个版本,的启动页就像一个发布会。这次我们在启动页里面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2 微信怎么做一个最好的工具?关键是做好对或错的选择
回顾一下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我一直坚持认为微信就是一个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这个目标其实挺大,也挺难,因为我们确实只是希望做一个最好的工具,所以我们很少去谈平台,其实也很少谈生态,对用户来说平台是什么,生态是什么他并不关心。
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很多决策。在对和错以及利益最大化之间作出抉择。
对微信来说,我认为我们每天在做的选择里面都遵循一个标准,就是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不是说它是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
在微信内部从来没有说过“情怀”两字,因为做一个好的事情并不是克制什么,而是要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是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错,这样一系列的判断很理性的过程,而不是靠一个感觉我这样很有情怀就好了。
关于对错,我记得以前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大人只讲利益,小孩才谈对错。
我觉得做产品也是这样的,我们如果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可能会让我们的产品越走越偏,变成它里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这样我认为会失去产品更本质的东西。
3 尊重用户和个人,是微信必须坚持的
对微信来说,有一个价值点是我们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户,尊重个人。
举个例子,在微信中我们说不能对用户称“您”,而是“你”。我们不需要用一个很尊敬的态度称呼用户,而应该朋友一样称呼,所以应该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这个写进我们的产品条约里面去了。
后来再也没有人敢在产品中对用户过于尊敬,因为我们一旦对用户过于尊敬,那说明我们可能怀有目的,可能需要骗一点什么东西过来。
所以我们说尊重用户和尊重每一个个人,意味着我们可能把用户当做朋友,意味着我们必须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也意味着别的什么
例如微信从不看用户的聊天记录,从微信第一个版本的时候,它的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当然也就不发聊天记录云端同步了。
例如从来不会出现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系统从没有发过任何的骚扰信息。
在尊重用户的层面来说,我觉得我们算是业绩做得最好的一个产品,当然它会体现到每一个小点里面,包括我们不发任何系统的推送,我们不去做任何诱导的行为,也包括我们不允许第三方做任何诱导用户的行为,甚至包括我们不想做太多的活动去感动你,然后带来一些流量。
微信从不换节日的 LOGO 或 ICON。
整体来说,我觉得我们在产品里面要保持特别高的专业度,同时我们希望真正能够把用户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听从我们驱使的群体,这样都不是太尊重他的表现。
对于微信,从它第一批用户开始,直到现在,它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甚至到了如今将近10亿规模的时候,反而是我们自己要提醒自己更多,其实我们到现在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几年以前刚刚面市的一个产品来看待,我们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心态。
三 ”用完即走,走了还会回来”
用完即走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越高的效率越好。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以后,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能做别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个工具里。
比如说用微信,我们当然希望微信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帮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希望用户一直低效率地在微信里处理事情。我们不应该增加用户花费在微信里的时间。
用完即走,还会再来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户再回来,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当一个用户在一个工具里用得很愉悦,用得很高效,他才会下一次回过头来使用这个工具。
我们现在说的小程序也是这样的,小程序应该是帮助用户尽可能在短的时间里面完成一个任务,并且离开这个小程序,这样的话他才会有很好的体验,下一次他会继续回来用这样一个小程序。
我们在小程序里做了一个斗地主的小游戏,群里有人要玩立即点开就可以跟朋友玩一局了,这个体验比 APP 好很多,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用完即走的概念。
四 去中心化
微信作为平台性的工具,比如公众号、订阅号等,我们一直说去中心化,与其说是策略不如说是理念,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个体都有独立思考,比一个平台思考其他人不思考,跟强大。
移动时代的流量集中在头部 APP 里,微信可能是头部app里耗时间最多的,但这样我也不认为微信是中性化的app,如果微信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地方,对这些服务提供中性化的流量,用户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服务,微信就是遵循这样的原则,让更有价值的服务,让用户自己的找到。
公众号就是这样的思路。到现在,用户不会推荐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
小程序,我们也是这样,选择的权利交给用户自己。这是关于去中心化的思考。
五 公众号
关于大家很期待的App
现在这个App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会对外发布出来。
关于公众号赞赏
就是对于赞赏来说,我们之前的赞赏其实是对一个公众号做赞赏,但其实这里的本质应该是对作者做赞赏才对,所以这里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现在的赞赏对公众号这样一个行为,是对的吗?还是我们应该直接对公众号背后的作者赞赏?这是不是一回事。
在跟苹果这次协调里,反而让我们思考更多的东西,我们觉得要改造我们的作者体系。在之前公众号的体系里,我们并没有把作者当作一个独立的单元来对待。我们新的改版中,赞赏将会是针对作者进行赞赏,而不是针对一个公众号进行赞赏,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将来在公众平台里,你会看到作者是一个独立的栏目,每个作者我们会看到他的介绍,看到他历史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一个作者可以对不同的号进行投稿,所以作者会被我们更加重视的重构一下。
辟谣:我们不做信息流
我们没有想过把订阅号做信息流,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订阅号只是订阅的集合,我们想法,提高用户对自己订阅内容能更快找到,如果做成信息流,就很奇怪,这是两回事。如果大家要看所谓的信息流,可以用“看一看”,订阅号是自己订阅的,只会改善订阅效率。
六 小程序
微信下拉出现小程序:这不是入口。
我们很害怕,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大家炒的风风火火,说是一个风口,然后最终挂掉了……我们很保守,其实这样的效果很符合我们的预期。
小程序过去的一年非常保守,但成绩符合预期
小程序,我们宁愿先紧后松,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然后让大家参与过来。小程序之后,不断更新自己,让小程序的能力丰富起来。
小程序,我们抱很大希望的项目,我们会很有耐心,比第三方更有耐心。不是一个to C的产品,而是要更长周期,希望一步步成长,不要一下子催肥,希望大家跟我们一样有耐心。
小程序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未来万事万物代表信息,小程序是信息的组织方式和载体,不仅仅是玩游戏,也代表线上线下的、万事万物的表达语音,是抽象的表达。
小程序不是为某个特定领域准备的,而会是一个通用的平台,把一个平台做一个足够的时候,让很多行业在里面有创新的空间。
小程序不会做中心化的导流。
小程序时一个区中心化的平台
小程序和app是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的组织方式,不是取代app,而是补充很多场景,比如线下看到某个场景,一定要下载个app,这个门槛太高了。
对于线上来说,我们一直在推动一个事情,是“搜一搜”,我们有很大的耐心让大家更多地使用“搜一搜“,可以搜小程序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航班号的实时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提供的,是小程序提供的。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线上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这个能力做到的。
对于小游戏来说,也是在微信平台很好的一个实验。
我们希望通过小游戏的尝试让更多游戏厂商进来,让用户更多发现和探索到更多好游戏的存在。小游戏是我们最近最大的探索,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我们最终希望在微信平台里,有许多高水平的小游戏,让玩小游戏变成正经事,而不是浪费时间。
七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和微信之间将会可以信息互通,用企业微信号就可以和客户去沟通。
八 探索线下
这和我们的国情有关系,我们的人口非常密集,我们有很多的大城市,大家都在追求让效率更高一些。我们除了工作之外,一有时间就拿出手机,我们大量业余时间消耗在手机上,所以很早大家就说,“放下手机、好好交友”之类的,这些确实是我们的思考。
我们正在帮助人们越来越多实现线上的生活,但也越来越多被手机控制住几乎所有的时间。再往下一步想,除了让我们的大脑和手机有关联,可能其他体验并不重要了。我们反思这一点,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们把生活完全放到生活上去吗?这和黑客帝国中的场景很相似,这是恨可怕的事情。
我们希望做跟线上相反的事情,就是探索线下,我们一直想做这个事情,微信最早就退出了附近的功能,但是接下来我们更多想探索附近各式各样的生活。
探索线下2018年,如果有更多的尝试,探索线下更多精彩的生活,是我们想要尝试的方向。
keyword
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对和错的选择、尊重用户、用完即走…、小程序、去中心化、探索线下
重要的事
- 微信变无聊了
- 微信订阅号和公众号平台的 APP 即将发布。
- 公众号赞赏将回归,将来在公众平台里,你会看到作者是一个独立的栏目,每个作者我们会看到他的介绍,看到他历史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一个作者可以对不同的号进行投稿,所以作者会被我们更加重视的重构一下。
- 看一看
- 微信主页下拉的是“小程序的任务栏”
- 小游戏将会吸引更多开发商,开发出更优质的小游戏,将“玩一个小游戏变成一个正经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浪费时间的事情。”
- 企业微信号将和个人微信号信息打通。
- 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计划:探索线下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