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不息行动不止
《说话的魅力》第十一章 乌龙大餐

《说话的魅力》第十一章 乌龙大餐

作者: yi伊洛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23:25 被阅读6次

    Part 1



    “感性”不等于“性感”,
    “皮包”不等于“包皮”,
    “刘公子”不等于“子公刘”。

    “八点了,小管怎么还没到?”金主任看看表,“舒小姐,麻烦你打个电话过去,搞不好他忘了!”

    舒小姐赶紧跑到旁边茶几拨电话。“喂!”对面传来个孩子的声音。

    “是小宝吗?你爸爸出来了吗?什么?还没出来,在厕所。那么你妈妈在不在?什么?你妈在灌肠?你妈怎么啦?”舒小姐瞪大眼睛抬起头,对一屋子人说,“挂了!”

    “不得了啦!小管的太太死了!”小陈叫了起来。

    “不要胡说!”金主任沉声骂,又问舒小姐,“我刚才听你在电话里说官太太在灌肠?”

    “是啊!小管在厕所,大概是帮他太太灌肠,我正要问是什么病,他孩子就把电话挂了。”

    “大概你听错了。小陈,你再拨个电话过去,要是真有事,大家就立刻去帮忙。”

    电话又拨通了,居然是管太太接的。

    “咦!管太太您没死,真好!”小陈高兴地说,“刚才舒小姐打电话去,小宝说您在灌肠。哦!原来是灌香肠,我能不能跟小管说话?”握着话筒对大家说,“小管还在厕所,他太太把电话拿进去。”接着转脸对着话筒喊,“小管!你没事吧?什么,你肚子疼?没关系。不是啦!我不是说你肚子疼没关系,是说你晚点来没关系,我们先吃。”

    “我们就先开始吧!”金主任叫大家入座,突然抬头看舒小姐,“酒点了吗?”

    “八点二十,还没九点。”舒小姐看看表。

    “我是说酒,点了没有?”

    “啊!”舒小姐触电似的跳起来,叫服务生。

    服务生立刻送来酒单。

    金主任看了看,抬头:“‘五加皮’酒吧!”

    服务生出去了。金主任又一拍手:“对了!点些下酒的小菜。舒小姐,劳驾你出去看看,他们那个卤鸡屁股怎么卖。”

    就见舒小姐冲出门去,在走廊里对着前台喊:“小姐!小姐!你的鸡屁股怎么卖?”

    “一盘两百!”

    鸡屁股立刻端上了,却不见酒来。

    等了半天,才见老板气喘吁吁地抬来两箱啤酒,后面还跟了三个小姐,各放下一箱。

    “谁点的啤酒?”金主任问。

    “不是您点的吗?”老板看看单子,“小姐写着‘五箱啤酒’。”

    “错了!”金主任吼过去,“是五加皮酒!”

    老板连连抱歉地出去换酒了。突然电话响,大家彼此张望了一下:“说不定小管不来了。”

    小陈过去接,是个女的。

    “姓焦?”小陈说,“没人姓焦。”

    挂上电话,小陈耸耸肩:“找姓焦的。”

    正说呢,电话又响,小陈再接起来:

    “小姐,你打错了,我们这儿没人姓焦。是啊,我是在三二一,但是没有姓焦的,您要找姓焦的,恐怕得去宾馆。”

    一屋子的人全笑了。

    就在这时候,小管苍白着脸出现了。

    “怎么啦?肚子疼?”大家问。

    “哎呀!也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不早,治不好,治又麻烦。”

    “什么?”老金急着问,“不早点治,治不好。怎么治又麻烦呢?是癌吗?怕扩散吗?”

    “不不不!”小管挥挥手,“是胆结石啦,不早治不好治,又麻烦。所以我最近决定动手术。”

    晚宴结束了,服务生送来账单:“对不起,谁管付账?”

    “舒姬英管!”老金指指舒小姐。

    服务生怔了一下,问:“输精管?”

    正好电话响,小陈接起来,又是那位找错的小姐。

    “小姐,我们不姓焦!”小陈对着话筒喊,“我们有姓舒的、姓金的、姓管的,就是没有姓焦的!有舒金管,但是不姓焦!”


    * 有话好说

    这不是“乌龙大餐”是什么?从头到尾都是“鸡同鸭讲”。

    为什么?因为“同音异义字”,因为“不完整句”,因为“搭错线”,以及因为“文法上的错误”,这也正是本章要讨论的主题。


    Part 2


    * 小心“牡牛”变“母牛”

    有一天我在台北坐计程车,司机先生正在收听宗教节目。

    圣乐悠扬,在音乐中有人朗诵赞美诗:

    “耶稣啊!我来救你!我来救你!”

    “主啊!我来救你!”

    那司机突然笑起来,看着后视镜对我说:

    “奇怪不奇怪?明明是耶稣,是救世主,应该他救人,为什么这个人反而说他要去救耶稣呢?”

    “大概因为他在念稿子吧!”我说,“稿子写得太文,那个“救你”是将就的‘救’,‘就你’,不是去救耶稣,是去‘接近’耶稣。”

    “接近就好了!何必说得那么莫名其妙?”司机笑道,“要不是你说,我还真以为耶稣被钉十字架,要他去救了。”

    因为把文学上的词句,用在日常交谈当中,造成误会,是常有的事。

    譬如医生对病人说:“你得的是滤过性病毒,病毒侵入肠胃,你要禁食。”

    病人心想,医生大概怕我最近没胃口,吃得少,抵抗力不够,所以要我“进食”,意思是多吃一点。

    结果他回家大吃大喝,吃了就泻,泻了又吃,病不但没好,还愈来愈严重。他岂知道医生的意思是“禁食”——别吃东西?

    譬如你告诉别人:

    “今天有个大消息,王部长视事了。”

    谁知道王部长是“逝世”,还是“视事”?你何不说得白话一点:“王部长今天上任了!”

    譬如,你要人给你送头公牛来。

    古文里,公的是“牡”,母的是“牝”,你明明可以说“请送头公牛来”,偏偏要表现有学问,说“请送头牡牛来”。

    你能怪人家送来一头“母牛”吗?

    譬如孩子们参加音乐比赛,你去评审,最后讲评:

    “今天参加比赛的小朋友,技巧都很纯熟,只是诠释不同,有些人的诠释实在太差。”

    结果小朋友回家报告父母:

    “我输了,评判老师说因为咱们家的权势不如人。”

    第二天他家长找到学校,骂你把政治带到比赛里,评审不公平。你能怪那孩子传话传错了吗?

    孩子不懂什么是“诠释”,你何不简单一点说“对乐曲的解释和感觉不同”呢?

    除了比较深的文词,甚至在用“白话”的时候,因为情况不同,我们也得考虑对方会不会听错。

    举个例子——

    “由于王先生阻挡,没有人敢组党。”

    “由于王先生组党,没有人敢组党。”

    “由于王先生阻挡,没有人敢阻挡。”

    三个句子听起来一样,谁知道是“组党”还是“阻挡”?

    所以在说这种句子时,你最好多解释一下。


    二、小心“鸡农”变成“鸡”

    刚才谈的是当我们用文言文的时候,最好能把它翻译成白话,免得别人听错。但是你知道吗,许多人在这“翻译”的过程里,反而闹了大笑话。

    譬如记者播新闻,播到:

    “今天上午十点钟,两百多位鸡农,去美国领事馆抗议,他们带了三百多只鸡去,扔在领事馆的门外。”

    那记者眼睛很快,当他播到“两百多”的时候,眼睛已经瞄到下面有个“鸡”字,心想鸡怎能称做“位”呢?于是他改了:

    “今天上午十点钟,两百多只鸡农,去美国领事馆抗议,他们带了三百多……”

    这时候他已经发现前面错了,怕下面再错,所以又把“只”改成“位”,于是成了“他们带了三百多位鸡去,扔在领事馆的门外”。

    还有一位电视记者,播报到:“今天松山机场,因为空中交通拥挤,许多班机都应塔台要求,在空中盘旋几周之后,再降落。”

    那记者也很优秀,心想应该把“周”说成大家听得懂的白话,于是播成:

    “许多班机都应塔台要求,在空中盘旋几星期……”

    以上都是真实笑话,但是也都告诉我们一件事——

    要别人懂之前,你自己要先搞清楚。

    自己早懂了的事,总要假设别人不懂,你才能多解释一下,让对方真听懂。


    三、别把“王国”变“亡国”

    “小心喝咖啡”是我以前在电视公司新闻部时主播们常彼此警告的一句话,意思是“小心播错,被有关单位叫去喝免费的咖啡”。

    有位主播播到——

    “台湾每年七、八月,经常有台风。”

    他把标点放错了,成为——

    “台湾每年七、八,月经常有台风。”

    结果被大家笑了好一阵。

    又有一位也喝了咖啡。

    他把“敌军若敢来犯我,必遭击溃”播成“敌军若敢来犯,我必遭击溃”。

    结果原来鼓舞士气的话,只因为标点的错误,反而成了“我们自己会被敌人击溃”。

    前面故事里,小管说“不早治不好治,又麻烦”。

    不也是因为“顿挫不对”,而成为“不早,治不好,治又麻烦”吗?

    “停顿”,在说话的时候,有一定的好处。

    譬如你说“我一生做事,坚持的只有一个字”,你停顿一下,再继续说,“也就是‘诚’!”

    这比你一口气说完,更吸引人,因为当你停顿的时候,大家都会静一下子,等着听下面那个字。这一静,就产生了力量。

    但是由刚才的那些“喝咖啡”的例子也要知道,停顿错了,麻烦就大了。你尤其要注意在说人名、头衔或国名的时候不可停顿。

    否则你很可能把“张小燕窝在家里”,说成“张小,燕窝在家里”。

    更可能把“沙特阿拉伯王国”说成“沙特阿拉伯,王国”。

    人家没搞懂,只怕得问你:“沙特阿拉伯怎么亡国的?”


    Part 3


    四、名字不能顺口溜

    说到人名,除了不能“断位”之外,也不适于讲得太快,这就好比你写信,信里龙飞凤舞没关系,碰上人名,则得一笔一画地写。

    为什么?

    因为那表示你对人的尊重——小心工整地写对方的大名。

    那也表示你慎重,怕因为那是人名,对方不一定能“串起来猜”。尤其当你横着写的时候,那种分成两边的字更不可马虎。否则有个人叫“梅月坡”小姐,别人很可能念成“梅肚皮”小姐。“张日胜”先生,人家很可能读成“张明生”先生。


    * 小心许成徐

    说话的时候,遇到专有名词也一定要放慢,尤其要小心两个三声(“上”声字)的字连在一起。

    譬如你介绍“许小姐”、“李小姐”。

    慢慢说,大家听得清楚她姓“许”,她姓“李”。

    说得快,就变成了“徐”小姐和“黎”小姐。

    这是因为两个三声字连在一起,第一个字自然会说成二声。

    好比“洗手”。

    你一定会说成“习”手。就因为“洗”和“手”都是三声音,所以把“洗”说成“习”。


    * 小心取名字

    知道了这一点,你的姓如果是三声,改天给孩子取名字,第二个字就最好避免用三声的字。

    否则“李美静”,一定被人叫成“黎美静”。

    “柳小婵”一定被人叫成“刘小婵”。

    再进一步谈,把人名说得太快,也会造成某些特殊的人名,完全变样。

    如同故事里的“舒姬英”,读起来成了“输精”。是因为“姬”和“英”,一说快,就拼在一起,成了“jing”。

    又譬如“吴晚兰”,说快了,成为“晚兰”。“黎衍长”,说快了,成为“脸长”。是因为姓和名,“吴”和“晚”、“黎”和“衍”的音拼在了一起。


    五、小心使用“倒装句”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一听到她的老朋友生病,就会说:

    “某某又生病了,我真感谢上帝,我比她大十岁,还健健康康的。”

    每次听她说前两句,大家都会吓一跳,心想,她怎能这么幸灾乐祸呢?直到后两句出来,才搞懂她的意思。

    毛病出在哪儿?

    出在她用了“倒装句”。

    前面故事里,金主任问:“酒点了没有?”大家听成:“九点了没有?”也是一样的道理。

    换句话说,他如果讲:“点酒了没有?”谁会听错呢?

    倒装句最容易惹麻烦的就是当别人只听一半,或是当你上广播电视节目,经过剪接,减掉你后半段话的时候,容易造成误会。


    六、勿把“姓焦”变“性交”

    如果你碰到像前面故事中的情况,有人冷不防地问你:

    “小姐,你姓焦吗?”

    你说,你能不误会,能不冒火?只怕一记耳光都过去了。

    但是如果对方懂得用“重音”,他慢慢说:

    “小姐,你姓‘焦’吗?”

    他把那“焦”字特别拉高音阶、加大力量,你一定就听懂了。

    * “重音”妙用无穷

    “重音”能够加强语气,能够表现抑扬顿挫,更能使你传达更清楚的意思,也可以说——

    重音位置不同,同一句话意思可以完全不一样。

    举个例子。

    同样“我请你吃饭饿”这句话,就有不同的讲法。

    当你女朋友以为是别人请客,而不愿参加你的聚会,说:“我跟他们又没交情,为什么要他们请?”

    你可以说:“又不是他们请,是‘我’请你吃饭。”

    当她耍小姐脾气说:“我不缺!就是不去!”

    你说:“拜托!拜托!我‘请’你吃饭!”

    她还是不去,说:“我去,可以,但是要带我妈一起去。”

    你急了,说:“我请‘你’吃饭,不是请你妈吃饭!”

    她还作怪,说:“我累了,没力气。”

    你更急了,说:“我请你‘吃’饭,又不是请你做饭。”

    “我就是不爱吃面食,你每次都勉强我。”她发小姐脾气了。

    “我不请你吃面好了吧?我请你吃‘饭’!”你也发了少爷脾气。

    你看!妙不妙?同样一句话,因为你强调的字不一样,味道可以完全不同。

    所以,不要认为“重音”不重要。如果你想把话说清楚,就得非常注意“重音”。

    “你要饭吗?”

    “你姓阚吗?”

    来!试试看!这两句话,该怎么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话的魅力》第十一章 乌龙大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jj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