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学习书法,不管临什么帖,都摆脱不了幼时至今印刷体对我们的影响。大概从宋以后就基本形成这样概况。而古人与我们正好相反。在宋以前,古人的学习书法应该是不自觉得要受到篆隶书体的影响,古人写字脑子里自然会出现篆隶,而我们今人写字脑子里不自觉的要出现仿宋印刷体。正好今人与古人写字的思维方式是相反的,这种思维使得今人书写趋于平正,而古人则趋于奇险。
特别是对学习草书来说,古人因有篆隶写法的影响,早写草书时也习惯篆隶笔画间的停顿和发力,或者说古人写草书的节奏与写篆隶相近。而今人学习草书,受到硬笔潦草的影响,在不自觉得“划圈”,所以今人学习草书不如古人容易找到节奏。
所以我觉得学习篆隶是为了让我们脑子里形成古人的书写习惯,而忘记我们今天的书写习惯。这么学习也许就更容易接近古人了,这样想来,欲学草书还是先要学习篆隶的书写习惯,而不可学习楷书的书写习惯。相反草书的书写习惯与楷书的习惯区别大一些。草书的书写习惯更接近篆隶。
篆书大都平动,也有籀篆转法,鲜有提按。隶书提按明显,鲜有转笔。而楷书则提按、折转圆转、平动等都有使用,草书则兼有上述笔法!
欲学草书,要先懂草书;欲懂草书,先读其史;先要了解书法的发展简史,或者说要了解草书的发展简史。
纵观书法史的发展,草书有这么几种,一种就是二王之后的这种由隶书发展来的草书,它的渊源来自魏晋,与章草有继承关系,用笔特点是提按使转,也有连绵,多为小草,偶也狂草。但结字严谨,尊重草书的行笔顺序,严格按照草书的规范而结字。这些草书的代表作就多了,而且这种草书和行书还有很近的关系,用笔方法也几乎一致,我们所说的行草,就是指的这类草书。也有叫这种草书是今草的叫法,这个草书就其发展来看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草书,主要是二王一路笔法。这种草书直观美观,技法全面,形体妍美,较符合今人审美,也通俗易懂。
再一种就是魏晋以前,发展与东汉的草书,这种草书渊源于篆书,年代较上一种草书较早一些,成熟于隶书同期,但不是脱胎于隶书,与隶书渊源不深,大都源于篆书,笔法多为籀篆使转,少有提按,多为裹锋,折转生硬,转折处不讲究圆融,用笔较古。主要代表人是张芝,现存作品稀少。但结字也规范,与今草一致。今人比较难懂,主要原因还是流传稀少,年代久远,历史上多种观点,难辨真伪,谬亦传矣!以致世人“好溺偏固,自阂通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