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苦?在于欲贪。欲贪的存在是五受阴幻化而来,所以苦本身也是幻化。当我们知道并为之醒悟,苦的存在依旧。这种苦我们还需要灭么?譬如:我们知道了梦境是虚幻的而出离梦境,请问:我们还需要再去灭梦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没有一个实体灭的苦乃至灭苦的人。倘若你灭苦,如同自己去灭自己的影子一样。这是大乘究竟之说,并非所谓修学小乘之人所明。佛言灭苦、断苦、离苦,出苦。并不是让大家认知一个实体可灭的苦乃至可断的苦乃至可离可出的苦。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灭苦的人本身是无常缔造的产物即色的因缘聚合。一个由色身而产生因缘假合的四大乃至由受想行识产生触受的心识假合,有一个实体的我?同一个我?相上的我吗?当然没有。既然没有一个实体的我,请问:谁在灭苦?谁又认为是在灭苦?一个无常去灭另一个无常以求达到另一个无常,这样颠倒的灭苦禅修为什么不去警觉?为什么不去灭这样颠倒的苦呢?
佛说无常,并没有在说一个实体的无常。因为众生不觉,认假为真。认为有一个可以灭苦的方法乃至灭苦后有一个可以解脱的境界。请问:这样所谓“佛法”你去修么?拿着自己本有的手去制造一个另类的手还以为是真实的?倘若在因地不明苦的实相不知无常实义不懂变易法真实,那么你的所谓学佛注定是趋向有漏的。
以何而有?以何而起?以何见我?佛时常问他的弟子们。弟子们也时常答:因色而有、因色而生,因色见我。佛又说:因色而有,此有真否?因色而生,此生真否?因色见我,此我真否?弟子答:因色而有,此有不真;因色而生,此生不真;因色见我,此我不真。佛陀又问弟子们:因色而有,此有不真,是无常,还是常?因色而生,此生不真,是无常,还是常?因色见我,此我不真,是无常,还是常?弟子们答:是无常。佛又问:既然是无常,是苦吗?弟子们答:是苦,当离。佛又问:如何离?弟子们答:知苦是欲,生喜爱。喜爱心苦,所以当离。受想行识也是一样。佛说:如是如是。当离於欲,欲贪不生。不生欲贪,应不离欲贪。不离欲贪,欲贪尽。贪欲尽,自觉涅槃。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迩义为你秘密解义:嗯,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明白了苦是欲贪所生,因为欲贪所以有喜爱心。这个喜爱心假若不明白是欲贪所生,悉皆无常不可得的话那就是苦了。所以应当远离这样的欲贪。远离这样的欲贪,欲贪就不会再次滋生。欲贪不会再次滋生,就没有欲贪可离。没有欲贪可离,也没有可离欲贪的人,就是真正欲贪尽了。欲贪尽了,也不作欲贪尽想,就是贪欲尽。贪欲尽,不做不作就是真正的出苦了。
以上才是真正的灭苦禅修,为什么大家不去修呢?难道跟随那些旁门左道修持不成?这些外道是拿着你们当实验品,难道你们果真愚痴不醒?
只有真正洞察到了自己的愚痴,苦才会显现。而这样的愚痴就是有所求取、有所出离、有所解脱,有所成佛。《阿含经》若看不懂、学不明,行不通。盲目地去修持愚痴地去依止那些旁门左道,恐怕这样的“阿含”於你却是一种折磨和自欺。是极易趋向小乘形成顽固不化的知见论理。必定,逃避所谓的苦而欲想达到所谓的乐,这恐怕是宗教阴影下懒惰胆怯者所梦寐以求的归宿吧。故经云:不舍生死,不恋涅槃,才是真阿含。迩义(乞者鼎然)恰恰就是这样去教授弟子们如实修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