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youku.com/v_show/id_XMTU2Mzc5MDQ4MA==.html
是人都有欲望,身体的欲望、利益的欲望、财色的欲望、获取的欲望、追求安乐宁静的欲望、开悟见性成佛悟道的欲望,离苦出苦灭苦的欲望。既然是欲望,当然有喜爱的欲望、厌烦的欲望、憎恨的欲望、猜疑的欲望,轻慢的欲望。既然是欲望悉皆是苦,既然悉皆是苦,有什么可求的?可得的?可摄取和贪恋的?那么,什么可以得?什么又不可以得?若知欲望是苦,可以得。不知欲望是苦,不可以得;若明欲望无常是苦,可以得;若不明欲望无常是苦,不可以得;若明若知若离欲望,可以得;若不明不知不离欲望,不可以得。什么意思呢?譬如:你好于贪财贪利,就应该知道这种嗜好是欲贪是无常是苦,迟早要变。一旦变化终究是苦毕竟虚无。所以你就应当觉醒不可以继续贪着其中。倘若你明白了,那么你面临财色名利,就会适度而行,警觉而运。不会痴迷其中粘连不舍,这就是可得。可得的不是财色名利而是你已经醒悟的心,心的醒悟就是得也是德。得就是不得,不得才是德。再譬如:你认为自己很苦,总想挣脱这样的苦而欲求修法。以为这样的修法可以让你彻底灭苦得自在并为之去精进修持。却忘记了因地执取的心其实不离欲贪,即便获得禅定安乐住守其中也是欲贪不离苦受。请问:这样的所谓灭苦禅修你去修么?修来修去始终不离无明。这个修法乃至你因地执取的心就不可以得,若得必将沉浸在苦受中。这样的苦不仅仅是苦还有乐本身的苦,也就是你仅仅知道苦,却不知道乐也是苦哦。当你真正洞察到了这些,那么见谛的浮现就可以得了。
断欲,就是这样断欲的,不是那样断欲的。这样断欲更加清净自在,那样断欲反倒束缚愚痴。譬如:想断欲,先调心。如何调心?当观五受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也只有从这里去断欲、去了欲、去离欲,去没欲。比如:观色无常、是苦,为变易法。这个色不仅仅包涵你认知的现在色,还包涵你认知的过去色乃至你认知的未来色。现在色指的就是你的身体乃至由四大聚合的诸色。例如:身的六种色包括眼触生色乃至意触生色;也包涵地触生色、水触生色、火触生色、风触生色、空触生色,常触生色;也包涵过去地触生色、过去水触生色、将来火触生色、将来未来风触生色将来现在风触生色、现在未来空触生色,现在将来未来常触生色。例如:鼻触生色,指的是所观呼吸长短、冷暖,粗细就是鼻触生色,悉皆无常。依这样的观呼吸法所得到的寂宁悉皆无常不离苦受,所以千万不要住造其中。即便你把心识调和的再平稳明净,即便你把十八界都洞察清楚,还是不离无明。至于其中的法要,迩义暂时不告诉大家。多跟随那些旁门左道多绕绕弯路多受受果报,遇到俺有因缘俺再告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