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12-08可转移技能之我见 ——《反思教育:向“全球

2023-12-08可转移技能之我见 ——《反思教育:向“全球

作者: 萧风_8bd3 | 来源:发表于2023-12-08 20:16 被阅读0次

    本周阅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为这本近10年前发布的报告的前瞻性所折服。

    书中提到了很多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公民教育、可转移技能……这些理念,在今天看来,这些提法要么已经被几年来的社会发展所证明,要么已经显露端倪展现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想就“可转移技能”谈谈我的认识,因为我对该词一见倾心。它简洁而凝练地表达出了我一直以来对教育的感悟,而且是意会了却无法言传的感受。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我们大脑中的信息储备,是我们对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知识可以通过学习、阅读、经验和观察等方式获取。

    能力则是指我们能够执行的实际行动或任务。这包括我们的技能、经验和判断力,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能力是基于知识的,但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应用,还包括在特定情境中的实际表现。可以说,能力是知识的升级版

    所以,早在1993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明确了教育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升级为能力培养,从应试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虽然,时至今日,迫于种种现实,教育中应试的比重依然很大,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人努力的方向,但实践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远,渐行渐深。

    二、可转移技能

    可转移技能,即找到工作和保持工作,需要可以转移和适应不同工作需求及环境的多种技能。可转移技能包括:分析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有效地交流思想和信息,具有创造力,体现出领导能力和责任感,以及展示出创业能力。(摘自本书p32)

    很显然,可转移技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针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适应时代要求当仁不让的使命。可转移技能是能力的升级版。

    三、培养可转移技能

    培养可转移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拓展知识领域。

    这里用的是“知识领域”,而不是知识的量。过去的教育更强调知识的量的积累,“博闻强识”作为一个饱含赞美之意的词语,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的丰富;所谓“学高为师”,“学高”明显是对为师者的知识量的要求,只要知道的多,就可以成为大家所公认的“师”了。

    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以爆炸的形式呈现,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到占有全部的知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便捷而又丰富,对于“博闻强识”的要求明显降低。正如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所说的那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更加复杂的现实,需要更加综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所以单纯某一种知识,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已经捉襟见肘。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成为时代之必然要求,所以,要成为未来社会的公民,需要拓展知识领域。

    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开展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我们的教学开始强调跨学科教学,就是为了应对这一局势,回应这一要求所做的重大举措,是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实践。

    其次,保护好奇心与活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关键因素;始终萌动的活力是一个人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的必要条件。科技快速迭代,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今天所学的知识,很有可能无法应对明天的问题;今天所从事的内容,未必是一生不变的工作。唯有保持鲜活的状态才能应对一切变化和挑战。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课业压力和僵化的管理措施扼杀了学生的热情、奔放的天性,磨蚀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保护、激活、滋养学生的活力,是培养创新力的前提。学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实施活力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既是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又是教育的职责所在,还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保护好奇心与活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注重知识情境的创设,注重问题的解决,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启发、诱导中发挥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性作用。

    保护好奇心与活力,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保护好奇心与活力,需要管理者转变管理方式。学校管理者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实施宽松、宽容、激励性的管理措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保护、激励学生的活力。

    只有活力四射的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他人,以求索的态度探究问题,以阳光的态度拥抱生活,以勇敢的态度迎接未来;只有活力四射的人才是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具有可转移技能,应对一切问题和挑战。

    再次、增强挑战苦难的勇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复杂多变的世事也必然会让我们的受教育者——未来社会的公民面对更多的挑战,如果怀着一颗玻璃心,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应对失败,很难成长为未来社会的人才。

    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挫折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孩子要在成功与失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度成功,这样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经历、感受、克服、提升。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挫折教育不只是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好与不好的周折之中感受,更多的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培养,二者合力才能培养出坚韧的性格,当他踏入社会的时候,才能积极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人必须把握大势,积极做事,争取成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2-08可转移技能之我见 ——《反思教育:向“全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o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