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张导说吧」又和大家见面了,在此先说声抱歉。因为正值寒假,张导借机休息了几日(好吧,半个月),回来后担心掉粉(虽然本来也没有多少),就马不停蹄地继续创作了,也快过年了,提前祝大家春节愉快,感谢大家一直的关注!
本文著作权归属作者“雪人”及公众号“张导说吧”所有,未经著作权人允许不得复制、发行、转载。著作权人保留对侵权方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
上文说到:高句丽国大对卢(丞相)渊盖苏文发动政变,杀害了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以及一百多名反对自己的贵族和文武官员,随即拥立高建武之侄子高藏为高句丽国王,史称「宝藏王」。
渊盖苏文自封为「莫离支」,总领全国政务军务,权倾朝野,独揽朝政,年仅九岁的渊男生小朋友被封为先人,也进入了高句丽中央政府,为以后子承父业预先准备。
说起高句丽这个名字,那可是在东北亚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存在。
此国据说建立于公元前37年,由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扶余创立,因为地处偏远,远离文明中心,创建之后一百多年,此国一直在长白山的密林里摘野果,与中原没有什么来往。
然而中原乱世,给了高句丽天赐良机,汉末三国乱起,高句丽乘机崛起,开始进攻辽东。从东汉辽东太守公孙度,到西晋、十六国、北魏东魏一直到隋朝,近五百年来,此国一直战斗在与中原王朝作斗争的第一线。
五百年里中国东北部但凡叫得响的名将,无不在高句丽身上刷过经验值。
高句丽光是都城就被中原王朝放火焚烧过好几次,然而高句丽依然以其「小强精神」顽活下来,可谓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死缠赖打无绝期。
在与中原王朝五百年的战争中,高句丽逐渐从中国吉林的深山密林中扩展到大部吉林,整个辽宁与整个朝鲜北部,彻底控制了富饶肥沃的辽东半岛与大同江平原,实力大增。
在中国历史上,凡控制辽东半岛与北朝鲜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后不是入主中原,便是与中原王朝南北抗礼。高句丽之后的辽、金乃至努尔哈赤的后金都属此例。
起先高句丽对中原王朝还恪守臣节,不敢造次。然而实力增长以后,便有恃无恐,甚至直接参与进中原战争之中。
为了防止中原王朝进攻,高句丽将都城从吉林迁至平壤,又在辽东半岛修筑千里长城,以防止中原王朝进攻。
或许大家看到这里心里会有疑问,高句丽难道只和中原王朝有过节吗?
接下来,上场的是韩国的祖先。
本文著作权归属作者“雪人”及公众号“张导说吧”所有,未经著作权人允许不得复制、发行、转载。著作权人保留对侵权方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
当时的朝鲜半岛乃是三国对峙,北部就是雄霸半岛的高句丽,而南部两个小国则是近代韩民族的直系祖先百济与新罗。
按说三国鼎立,应当两弱联盟对抗一强,才是我们熟悉的小说套路。
偏偏百济这个国家不走寻常路,联合日本(当时称「倭」)连年攻打新罗。新罗被逼无奈,向高句丽求援。
高句丽完全没有一丝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不但拒绝了新罗使臣,反而出兵加入百济日本,夹攻新罗。
可怜小小新罗被三路大军碾压,眼看就要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没办法只能向中原求援。
此时乃是公元644年,大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唐太宗李世民听了新罗使者的汇报后,不动声色,问了使者三句话:
只是下了一道诏书给高句丽。
强人渊盖苏文拆开一看,诏书只短短一句话新罗委命国家, 朝贡不阙, 尔与百济(现韩国西南部地区), 宜即罢兵。 若更攻之, 明年当出师击尔国矣。
言简意赅「要么退兵,要么找打」
渊盖苏文一眼看完,眼珠一转,对使臣说:「新罗的那些地方,原来可都是我们高句丽的国土啊,我们这是讨还失地,新罗要是不还,您说我们怎么能退兵呢?」
渊大叔果然思维巧妙,名不虚传。
唐朝使臣听了,慢悠悠接了一句:「可是高句丽的这些地盘,原来也都是中原的郡县啊」
渊盖苏文无语。。。
渊盖苏文最终给了回复,也很简单:「让新罗割让土地五百里,否则不退」
渊盖苏文非常自信,毕竟中原混战刚刚尘埃落定,以隋朝极盛之势,百万之众,尚且不能战胜高句丽,何况是基业初定的唐朝。
然而唐太宗毕竟不是隋炀帝。
公元645年,大唐出兵。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属作者“雪人”及公众号“张导说吧”所有,未经著作权人允许不得复制、发行、转载。著作权人保留对侵权方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转载请先与作者取得联系并获得允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