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好老师非暴应用第18讲第五章—2讲义
亲爱的伙伴,大家好,我是多好,这一周我们共读第5章——感受的根源。今天我们阅读的是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这一小节。
文章在开始说,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就是这么自私,他实际上渴望得到关爱和理解;如果孩子说我的妈妈是臭妈妈,世界上最坏的妈妈!反映了孩子渴望理解和陪伴。在我带领非暴力沟通学习的时候,很多学员都说,什么是需要?我找不到自己的需要。是的,找需要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和感受都已经失去了连接。在非暴力沟通中关爱自己和自我连接非常的重要,而感受是我们需要的信使。当我们允许感受流淌,经由感受,就会找到内在的需要。大家还记得那首诗《客栈》吗?每一天我们的身体都会通过感受这样的方式,向我们传递非常重要的使命信息,我们的生命渴望和看重的部分。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需要,我们往往就要借助需要的三个特性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1个就是普适性。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需要都是被广泛认同的,是人类共同的滋养生命的要素。
第2是抽象性。非暴力沟通里的需要不包含任何具体的人、地点、时间或者行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我需要被理解,我需要被支持,我需要被关爱。我们这里说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只是词汇上和我们需要的那个词汇:理解、支持和关爱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当我们这么去表达:我需要被理解,被支持和被关爱的时候,我们常常表达的是满足需要的方式,而不是真正的需要。这个概念可能有点点抽象,大家只要记住,如果当你表达需要的时候,他不是一个能够滋养你,让你的生命充满能量的一个感觉,而是需要借助具体的人、地点、时间或者行为的配合,那么我们说的都只是为了满足需要的一个方式,它不是我们非暴力沟通讲的滋养我们生命的要素的这个需要。
第3个特性是被所有人珍视。回归需要,人和人之间往往就能够相互理解。我们举个具体的案例,今天傍晚我买了酱鸭回家,在往盘子里放酱料的时候,一不小心,酱料被我撒在桌子上,我忍不住,哎呀,叫了一声,内心也是有一些小沮丧的。我的女儿拽拽,此刻在餐桌边吃东西,她轻轻地说了一句:妈妈你好可爱啊,虽然你有点笨笨的,可是你特别可爱,像一只大象!当我听到拽拽这么说的时候,我的内心也一下子开心起来,再看撒出来的酱料,图案真的很像一只气宇轩昂的大象呢!在刚才这样的对话里,我连接了自己的内在,有一个需要得到了深深的满足,就是接纳。接纳作为一种需要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接纳特别的重要,要学会接纳。可真正的接纳是什么呢?或者接纳这个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会是什么感觉呢?这些都没有办法通过头脑的想象加工去完成,而是需要真的去经验到,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学习,只有我们体验到了才能够真正领会到,你才能够真正在生活中去活出接纳。比如,今天被拽拽接纳的那个我自己,在下一次碰到类似的事件的时候,我想我也能够很好的去满足接纳的需要,去理解和接纳那个犯错误的人。
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看上去无解的矛盾和冲突,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如果我们在行为层面去纠结,那么真的几乎无路可走,可一旦回归到内心的需要,我们会找到上千条路。如果说非暴力沟通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文化,那么我很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记不住,也不知道怎么用,你只要记住一句话:每个人无论做还是不做什么,都在试图满足内在的需要。只要记住这一句就够了。任何时候,当自己或者他人有了情绪,我们都可以带着长颈鹿的耳朵去倾听,倾听语言或者行为的冰山下,对方的需要,一旦倾听到了,无论对方在说什么或做什么,哪怕是不那么友好,甚至有点丑陋的言行,我们也会像是在听一首美丽的歌。
亲爱的大家,什么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呢?你又打算做些什么去满足呢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