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28525/d03702e59d73bb99.png)
吾家有女初长成,四岁的娃娃,想要学弹钢琴,老母亲欣然允诺并落实,报班、租琴,只因为自己小时候想继续学琴而父母不支持。
从艾希贝尔一的《两只老虎》到《欢乐颂》,看到了小家伙的进步,惊叹小朋友的学习能力,虽然这期间也不乏一些不愉快的时间,但都戛然而止。
为了参加柴赛,老师选了一首难度相对大一些的艾希贝尔二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用曲子来练习断奏和连奏,近一个月的时间,弹的是七七八八,惨不忍睹,尤其是端午节出去玩,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大厅的钢琴上行云流水的弹《献给爱丽丝》,老母亲的内心五味杂陈。
晚上回到家,我自己弹了一遍完整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告诉小朋友,这个曲子的调调是这样的,爸爸听后,感叹 “原来是这样的啊,那小丸子你弹的有点远了”。
昨日,弹到66654的时候,我希望她54之间是可以连奏指法弹过去,示范了N次,拿着她的手弹了N次,然鹅她一直弹不好,但我觉得那就再练,但小朋友说不要弹了,不想弹了,拿着发卡在钢琴上玩,说小发卡要弹琴,弹的琴键上叮当响,我就有点火气了,一把抢过了发卡,说“你把这一小节弹好了,不出错,我就给你玩”。她起初不要弹,而后弹了一遍,继续错...
不是说一定要马上弹对,但至少态度是好的,是肯花功夫去学习和练习的,而她的状态让人很恼火。
我说,再弹错打手。错肯定是错了,手肯定是打了, 右手二指一直放在三指即将弹奏的4的位置上,我掐了一下二指,她瘪瘪嘴,哭了。
我没有吼,继续说道 “是不是当初,你要学弹琴的,那我们需要坚持,如果遇到了困难,通过多多练习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你不会,妈妈还可以继续示范给你看,但不是你现在这种态度,说不弹就不弹”
这时爸爸趴在门口看,小朋友用手摇着说“你走开,不要在这里”
宝宝哭的哽咽了起来,我说“妈妈说没说过,哭在我这里没有用,把眼泪收起来!”这时,我提高了声音。
爸爸说“这个时候她肯定是弹不下去的,我觉得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明天再练,宝宝乖,爸爸惯”
我继续说道“你为什么哭,你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我要妈妈”
“我不是在这里么”
她看了看我,继续说着“我要妈妈”
我伸出了手,说“来,妈妈抱抱”
这一抱,她哭的更凶了。
想起了我小时候弹琴时光,那时我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由奶奶爷爷代为照顾,时髦又前卫的奶奶,看到表妹在学钢琴,想着自己孙女也要学,于是给我报了班,而我知道这些费用也都是爷爷奶奶承担的。因为很喜欢,奶奶还给我买了一架雅马哈的电子琴,最喜欢听我弹《红头绳》和《黄河大合唱》,我每次弹,她老人家都会跟着哼哼几句,现在回想起来,画面很是温馨。
但好景不长,学了一年多后,回到父母身边,学琴的岁月就戛然而止了,可能是在大城市费用高,可能是他们无暇顾及我吃喝外的需求。黑瘦的我当年的午餐和晚餐都是自己拿着10元钱,吃零食或者和乐,听起来很滑稽和可怜,但当年的我因此存下了很多零花钱,惹来了身边小伙伴的各种羡慕。
当年没有琴弹,学校组织学习竖笛, 我吆喝着也要买一支, 几十块钱对于我来说不算大钱,豪气的买下了,那真的是没日没夜的练习,父母回来的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在刻苦练习,不免发出一些吱吱滴滴的尖锐杂音,没有鼓励,换来的是父亲的不耐烦和让我别吹了。
工作后,有了经济能力,报了成人钢琴继续学习,老师还惊叹我的进步,我说拜厄小时候学过的,现在算重新捡起来吧。记得一节课是200块,我报了12节课,一个季度的,报完后开心的像个孩子,还买了练琴卡,无限次练琴的我,一有时间就会一头扎进去,就连加班很晚到家,也要去弹个十分八分的。
我的内心多么希望小时候能有条件学琴,能有妈妈在我旁边帮助我,而这一切我都满足了我的孩子,却没有让她很开心。
也许阅历不够,也许我太过严苛,也许我带入了太多个人的情感。
她弹琴弹哭了,喊着“我要妈妈”;我弹琴弹哭了,想着“有琴弹多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