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太慢,效用减半,等很老了才开始有钱,其实并不美好’
假定甲有100万人民币闲钱,乙有10万人民币闲钱,这之间的差距是90万,9倍……假定乙月入仅5000 ,每个月能存下5000,一年也才总计六万,简单一算,也就是说,需要 15 年的时间才能弥补那“90万的差异”——这还是在下面的两个前提下:
1.假定没有任何意外发生(15 年没有意外发生其实很不可能);
2.假定那差异 15 年后不会变大……
这里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你能活几个 15 年?
‘有钱人了不起啊!’这句话安慰了多少的玻璃心,让他们免于直面现实的痛苦,让他们一味地否定事实,无法认清差异,既然无法辨清差异,又何谈摆脱困境?
有钱人确实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不是钱,而是你为了弥补差异所需要的时间。
况且站在金钱差异背后的隐性东西差异更大,大到超乎你的想像——无论是思考方式,还是脑子里的逻辑概念。
我们说出去的话对自我反向的塑造能力一直被低估了,甚至无视之。如果我们否定事实,坚持‘有钱人有啥了不起’的假说,那么就会在这条路上不停地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任何事情,任何缺点都可以找到合理化的借口,如果说话容易得罪人,常见的理直气壮的借口是"我说话就是这么直,不会拐弯抹角的";读书成绩不好,又安慰自己"我妈说了,现在成绩好,以后未必能过的好"……找借口永不停竭,自己给自己挖坑不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越是漏洞百出的思维越是自洽。
事实上,确实有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所以,你有钱没钱都买不到,于是,“有钱”不是优势,“没钱”也不是优势,最终的结果是,“没钱”依然是劣势,因为没钱的话,“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买不到,这岂不是更惨?
现在成绩差的,也同样将来不一定过得好;进一步,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将来都不一定过得好,可问题在于,同样被表述出来的“不一定”实际上却并不一定相同,那八成的概率也是“不一定”,两成的概率还是“不一定”,怎么可以等同视之呢?
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还不够,还得拥有直面现实的能力,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的能力,‘寻找财富,只靠分析能力’。不找借口了,我们找方法吧,你会发现其实找借口很容易,找方法困难无比,但是这对自己成长有用,也即是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把错的事情做对)。选择正确的事情来做,速度再慢,初始的姿态再难看,只要开始了,积累也就开始了。
只要开始寻找方法,你会发觉自己的思考,逻辑概念也开始得到重塑。发现‘差异’,找出背后的原因,学习别人的优点,拼弃缺点,加速自我的成长,这才是重中之重。尊重‘差异’,其实也是践行版的‘看得见别人的好’,孔子说的‘与人为善’,拿掉有色眼镜,让那些优点,优秀的品质流向自己,重塑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