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已经进入了评价时代,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中共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10)强调教育评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破除“五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教育评价不仅涉及教育行为本身,而且涉及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具有导向性作用。开展教育评价,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以及如何评价。教育评价必须以教育目标为核心,而教育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学习者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如今,教育评价理论正逐渐变得多样化,在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重视人的发展。评价内容则从重视认知转向关注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因素的统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推动了教育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要求学校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具有导向性作用的测评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体现在最大化地释放每个人的才能。因此,考试的功能不再限于检验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更在于推动学习者发展自身能力,获得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个体,这种多样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善加保护。教育评价也需顺应这一现实,因为好的评价可以促进教育和人的健康发展。而让学习者在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中成长,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担当,亦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教育评价既要反映学习者的知识学习水平,也要注重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从培养到培训,最受关注的是如何上课,最易被忽视的是如何评价,如何将课程标准、备课、上课、作业与评价建立起内在的必要联系,如何培育符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的学科教师评价素养,如何建构相应的教师评价身份。这势必影响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影响到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当前亟须做的是围绕学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教育根本问题进行学科教师评价素养培育,促进学科教师对自己作为评价者身份的正确认同与积极构建。
学科教师评价素养的核心要素是评价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从事学科教学评价活动所需的素质。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评价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学科教师具有符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求的,包括评价知识、技能等在内的评价素养至关重要。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工作。文件还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能力,均从掌握并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利用评价结果改善教学三个方面陈述具体的评价能力要求。新课程对学科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效实施课程标准。学科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辅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性和评价目标多维化。这些都体现了学科教师评价素养培育的应然。
学科教师应当做好整个评价环节的设计师角色,能够在实施评价方案之前就对“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的评价框架熟练于心。同时,还应当具有设计师与时俱进的眼光,比如,能够看到面向导学型的测评诊断逐步替代筛选型测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能够针对学习需求、学习特点、个人风格、学习困难等个体学习者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方案,进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学科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平衡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这四种类型评价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符合不同教学场合和教学阶段的有效评价。对评价过程中不适配的情况及时统筹协调,既能针对学生群体因势利导,也能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当好协调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真正做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
教师应当摒弃“一张考卷分高低”的做法,做一名合格的评价数据收集和分析者。要聚焦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信息,遵循数据收集的客观性、连续性和预见性,照顾不同学习者的水平层次和学习目标等个性化差异,选择与评价目的尽可能匹配和适用的评价方法。教师还要更多地运用电子档案袋等注重综合性、个性化、描述性、过程性的评价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通过常模参照、标准参照和增值参照等分析思路,进一步调整教学,逐步探索学科教学评价的新途径。
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停留在审视学生的错误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上,应当作为提供有效反馈的引领者,以评促学,引导学生长远发展。教师要通过诊断测评等有效的评价方式,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困难、需求与困惑,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状态有充分的认知。教师还要通过描述性反馈等有效的反馈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改进方案,监测学生改进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提供及时、持续、全面的反馈,给予学生充足的引领和支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外力加持的引领下,获得内生动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