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创造了人类,挽救了世界,可是她死了。
虽然女娲死了,可是她创造的人类还在;她又补了天,给了这些人类一个新的世界,所以人世间的故事还在继续。
小说写了两样事,两个丑剧,一个为欺世盗名,一个为寻仙问道。
欺世盗名。
女娲炼石补天,残存的禁军以为战争还在继续,直到火光和烟尘看不到时,他们“杀”到了,“躲躲闪闪”“杀”到女娲尸体旁边,安营扎寨,挑选了尸体最“膏腴”之处。这是他们的丑陋之处,但最丑陋的却是,他们称他们是女娲的嫡派,连旗帜都该换了名堂,为“女娲氏之肠”。实实在在的篡取成果。
寻仙问道。
落在海岸上的老道士终于还是死了,却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流传下来,于是秦始皇去寻仙,汉武帝去寻仙。结果只能是无果。
《补天》故事到此结束。
《补天》塑造了女娲的形象,她像婴孩般单纯任性,又执着坚强,勇敢无畏,勤劳忘我,智慧聪明,充满青春活力和神奇创造力。
同时也塑造了一群宵小形象,有的贪婪,有的愚昧,有的虚伪,有的卑劣。
既为“故”事“新”编,鲁迅先生塑造这些形象肯定是寄寓了新的含义的。他在1922年借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时说过:“取材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这就说明了鲁迅的创作之意在于针砭社会现实。
针砭什么样的现实?这些形象有具体所指吗?这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鲁迅先生的境遇思想进行分析。我很清楚,这个是自己难以做到的。不过,今天读来,倒是会发现,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他们形象的影子。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补天》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
是女娲和大自然的矛盾冲突?是女娲和自己所造的小东西的矛盾冲突?
我想,后者的矛盾更多更复杂更深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