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时代下新闻标准的自我革命

作者: 薛紫夜 | 来源:发表于2016-11-05 11:34 被阅读85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改变,与之相对应的新闻生产流程和方式也发生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亦与以往有了区别。同样,在这一变化发展过程中,新闻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除却对内容好坏的评判以外,我们也将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纳入评价新闻质量的考核机制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较量,也是新闻作为信息产品必须接受的自我革命。

    回归本质,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思维所提倡的核心就是平等、多元的价值观。所以,对广大小编而言,判断好作品的前提就是自己新闻评价标准的转变。作为内容提供者,我们不能再是过去单向度、一元化的思维,不能再是“我说你听”、“我报你看”的传播理念,更不能仅仅满足于“我报道了”的生产理念。在当下,我们所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深深依附于用户的感受,时刻树立“粉丝”维系意识,满足用户的信息饥渴。

    那么对“粉丝”而言,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作品呢?笔者将从新媒体时代特点出发,在此背景下,对好作品的内容生产及传播层面进行阐述。

    新媒体时代特点

    1.新媒体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比达92.5%,其中又有79.82%的手机网民有使用手机浏览新闻的习惯。此外,同一份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这意味着,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接近3.8小时。该数字表示,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作为小编更应该熟练新媒体应用技能,掌握新技术时期的新闻写作技巧,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2.受众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之间密不可分,而且会随着技术的更迭不断发生改变。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边界,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结合在一起,实现多点传播。依托于此,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不在局限于纸质媒体,而是更加着重于微平台的信息攫取。阅读情境发生改变的同时,受众的注意力也被分散各处,我们迈入一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另一方面,它为了满足“圈子”传播等社交需要,我们新媒体平台上兴起了全民写作、全民传播的热潮,这也给小编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在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真正的好新闻。

    3.新媒体对传统新闻话语体系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强烈冲击着以往主流媒体树立的“高大全”形象和“典型立报”的思路,宣传更是在舆论场中越来越不受待见。因而,传统的以被报道者和领导的满意度为价值取向的新闻评判标准也必然在这种环境下失效。可以说,这是舆论场传统和新兴话语体系从两个极端走向“共同语言”的开始,那么作为小编的我们更应该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原本话语体系的崩塌,重新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兴话语体系,不惧挑战,蓄势待发。

    如何从内容层面选择合格的新闻稿件

    当前我们每个人每天所接触的信息正在以数倍的速度进行爆炸性的增长。即便在技术支持下,小编选择稿件可以不再受版面大小的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编会不做区分地将所有稿件一并发表。在当下,小编同样需要尽到把关人的职责,做好判断,对新闻的重要与否及发布的轻重缓急进行正确归置。

    那么小编在选择内容时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呢?在笔者看来,它必须做到和传统媒体选择稿件的标准保持一致,即按照是否拥有新闻价值来判断和挑选。

    首先,它应当满足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判断新闻是否具备价值的首要标准。在传统媒体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记者和编辑们就需要经过十分繁琐的调查程序才能确认新闻的真实性,以此避免虚假新闻给受众带来误导,对媒体自身的公信力造成影响。在网络时代,我们不再过分强调写作的专业性,因而越来越多的受众主动参与到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这一行为导致虚假信息横行、新闻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的产生,给网络小编的工作增添了成倍的困难。此时,人们对专业媒体和新闻报道的期待也发生了改变,从解决信息稀缺变成了甄别信息真伪。所以,只有保证新闻真实,我们才能树立自身平台的权威性,对我们所出产的新闻质量“打包票”,平息受众“信息恐慌”。基于这个问题,我们便能够指出好新闻的第一特质,即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对专业采访和分析的需求。可以说,谁就抓住了时效,抓住了用户。

    其次,我们的新闻应当具备社会性原则,即新闻一经传播就能够对社会广大受众的认识和思想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和风气形成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小编时代的好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必然是要有社会意义的,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新人新事,它都要能够贴近目标受众的生活和工作,能与社会风气发展相依相随,做到以深度思维和问题意识,发掘公众最关心的新闻点,对其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度开掘。只有这样,稿件才能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对受众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消解大众价值观上的恐慌。为完成这一层面的筛选的工作,我们就需要强化网络小编的专业素养,只有做到胸中有全局,了解国家的政治形势和方针政策,对一些重大问题和专业话题长期跟踪,才能解析透彻,打消公众疑虑。

    再次,在创作与筛选途中,小编也应当重视网络新闻的文本表达,使我们发布的文章呈现出更强的趣味性、更强的服务性和更多的人情味。这是一个依靠获得注意力获取价值的时代,我们的新闻写作不再是简单事实的陈述,更不是记者一个人感情的抒发。我们需要通过新闻手段实现一种情感上的互动,进而唤醒广大受众对我们传播议题的关注。故而笔者将好新闻在文本层面的表现总结为简练、聚焦、细节详实、有诱惑力、能唤醒人的情感几个方面。一旦做到上述几点,我们便能更好的借助新媒体天然的工具属性进行的传播,毕竟新媒体时代是一个社交的时代,一个分享的时代,不引起人的共鸣是不行的。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好新闻必须在是符合自身平台定位基础上进行再度创新的作品。无论是实验性的写作手法还是技术层面的深度开发,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阅读体验。可以说,从作品创作伊始,它就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的,报道读者关心的社会现象,聚焦新闻事实中读者最想剖析的核心层面,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写作手法进行加工,最后再通过高度凝练,以最适合的发布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充分满足读者的感官需求。这些无疑都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价值判断的改变。

    将传播因素纳入作品价值考量标准

    今天,我们已经不再会根据报纸发行量或者电视节目播放量来判断一则新闻报道的价值,取而代之的是对粉丝量、阅读量、打开率、点赞数、转化率和重复购买率等指标的监控。新闻报道走向互动时代,公众的参与兴趣成为衡量新闻影响力、媒体的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对好新闻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不得不将传播因素收入囊中。好的新闻必须善于利用渠道和技术的力量,反过来说,好的新闻也必须有在新媒体渠道流通的力量和价值。

    从传播平台来看,好新闻大多发表在具备行业影响力或者拥有个性化特质的平台的上。因为一篇报道只有在第一时间被数目庞大的公众便捷获取,它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自身的价值,减缓衰亡速度,成为关注热点。另一方面,好的平台本身具备较为严苛的选稿校稿标准,跨越这个门槛,便从侧面证明了这篇报道的质量。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赖于小编的长期运营。只要将每一篇稿件都打造为精品,我们才会逐渐建立一个高效的传播平台。

    而在传播过程中,好的作品又具备实现多形态传播的特质。作为独立文字报道,它以臻成熟,可以带给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作为融媒体报道,它又和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浑然一体,相互映衬、缺一不可。此外,它自身也应具备影响力转换的可能与价值,可以借助受众社群被开发成影视资源、电竞游戏等,从而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总之,新媒体时代中新闻报道的生成和传播方式都有了变化,这也给我们的媒和我们的小编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惟有在自我改变中坚守脚下的土地,贴地而行,仰天而立;我们惟有在自我改变中适应传媒变革的步伐,与新闻理想紧紧相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编时代下新闻标准的自我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zw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