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看着怀中熟睡的宝贝说:“希望他不要这么快就长大!”
爸爸不解地问:“为啥?”
妈妈语重心长地回答:“现在这个时候正好玩”!
八个月大的木木还是让已经有俩娃的我们惊艳到了。
以前以为天籁之音指的只是音乐,比如莎拉布莱曼或者李健的歌声,现在我发现世界上最动听、最入心入肺的莫过于自己的是婴孩喊出“爸爸”的声音,听了让人心都酥了。《论语•述而》:“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家的木木左一声爸爸,右一声爸爸,令我总感觉余音绕梁,三月也不知肉味!
以前以为天使只应天上有,现在我更加体会每个娃都是父母亲的独家天使。还没下班就迫不及待想回家,刚到家门口我是人没到声先到,从门口便呼喊起“木木”,声音贯穿整座房间。似乎这样一喊有助于卸除上班的所有的烦恼,然后抱起他,喜悦之情就自动上涌,继而智商也降至对等的婴儿状态,跟着他成为了一个“婴儿”,随时跟着他“变脸”,似乎一夜之间穿越回婴儿时代。这下我特别感同身受什么叫“生个孩子疯三年”,不是被气疯的,而是在孩子面前装疯卖傻变成了一个“巨婴”。
爸爸是天,妈妈是地,现在我们是他的天地。他见我回来没抱他,就坐立不定地哭闹着要找我,我故意逗他,从他面前走来走去,他就咿咿呀呀一直手脚乱晃。其实,谁诱谁已经不言而喻了,我心里早已恨不得冲过去将他抱起来呢!我托举着他去找挂在墙上的各种图片,告诉他这是麦当劳叔叔,那是圣诞老爷爷,这是小白兔,那是姐姐和小朋友……带着他朝窗外的小湖喊着“小鸭子啊,睡觉了吗?还是在游泳?”,每次我们父子俩都乐此不疲,好像成为一种约定套路。
从他两三个月的时候,早上我都会播放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给木木听。我发现木木对声音特别敏感,任何声音都能使他定住,他会很专心地听着,好像他听得懂似的。我心想这可能跟以前胎教让他听音乐有关。虽然他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我相信,他对这种有韵律、有节奏的声音中会形成一种欢喜的反射,在耳濡目染中慢慢有了追求和“造诣”。
我和孩子的妈妈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宝贝计划”,那就是推翻以前老套过时的育儿思维,有了之前两个娃做“试验品”,现在不能再重蹈覆辙,毕竟也算是持有两张“父母上岗证”的人,一定要有所要求,提前教育,让他从小就有更好的竞争力,因为这一切都是为建立他的自信而服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