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用心熬制的汤定然有滋又有味儿。
看《大河唱》宣传片这样讲:中国音乐电影记录片,历时三年,跨越七十万公里,讲述一条河串起的山、河、故、人、乡、土、城市、变迁、流离、传承着诗歌、吟唱、和艺术……一字万金,直击心灵,迫不及待的想看这条河,想听围绕这条河唱的所有歌谣。
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河早在6月18日那天,已知《大河唱》公映,遗憾那时错过。前晚如愿,与小女儿英苏去看《大河唱》。观影后,英苏说每当听到苏阳老师唱歌,就感觉整颗心是振奋的,还连带这她的椅子。
我也有这样的体验,每当听到苏阳老师唱歌,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会被牵出来,俗雅不论,真实的情感是唯一的纽带。
影中舞台上的苏阳苏阳老师的民谣一入耳便入了心,真实真诚直抒胸臆,是质朴的生命状态的呈现,强烈的感觉他似乎充当着《乐府民歌》似的收集者,每到一个地方,收集当地的民间音乐,改编成民谣,直抒胸臆,进行演唱:
看看这黄河 浪高过头
匆匆的鸟儿 飞过高楼
千山和万水 哎 哎哟
岸上这人儿 这急流
你走的时候 招一招手
拉手的人儿 各自白头
喝下这酒啊 哎 哎哟
唱下这歌儿啊 这急流
哎哟哎哟 难回头
哎哟哎哟 难回头
苏阳是《大河唱》里与当下与都市连接最紧密的一个人,尽管他已放慢了脚步尽管已很贴近泥土气息,他将民谣唱道了大洋彼岸的哥伦比亚,并正在准备世界巡回演唱。他说他有困顿,有时候无根的状态很明显,明晃晃的在心里摇摆,但又不得不往前走,用什么走,怎么走,怎样走的有盼头……也有这样的困惑。
他就这样走进了《大河唱》,他说他就是个矿工子弟,他的认知经验里就是这个身份这样的体验,我没有放牛娃的状态,所以唱不出放牛娃的样子,我只能唱出我的人生经历、情感、真实……让生命有所依存,黄河奔腾不息。
刘世凯记忆深刻的实属刘世凯,两妻相继去世,年过六十希望再寻得一个老伴儿,一把三弦唱尽历史唱尽了他的人生:
正月里来是新年,岑彭马武夺状元。
岑彭箭射金钱眼,马武刀劈九连环。
二月里来龙抬头,王三小姐上彩楼。
绣球打在平贵手,王侯公子结冤仇。
三月里来三月三,桃园结义弟兄三。
三战吕布虎牢关,张飞鞭打紫金冠……
在电影的镜头里,只要这老汉儿拿起三弦,亮起喉咙,整个人都光彩四溢,神气十足。其实他的内心是孤寂的,只有拿起三弦,当神仙英雄们的传奇故事从他口中吐出,如英雄们附体一般可以让他兴奋不已,贫瘠的黄土地上,平淡无奇的日子瞬间有了生机:
“这二十年的光景也入土的我,好比我也过了一道淤泥的河。我这两个手也爬,双脚就蹬,生生就过了这二十年就整……”一声感慨,半世悲凉,又神奇般的有着黄土地一样的坚强。
皮影子戏源自道教皮影子戏,“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挥动百万兵”,挑线的魏宗福似乎有一双上帝之手。作为皮影戏的第四代传人,面对时代需求的变迁“皮影戏要灭亡了”,他也不知所措。他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儿子盖房子讨媳妇,皮影子戏赚不了钱,他不敢将这门手艺传给下一代人,面对家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不舍皮影戏;但面对生存,在皮影戏的营生上,他是彷徨的。正如在影后一观众问苏阳老师,您唱民谣赚钱吗?您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您有能力买好的学区房吗?尽管这些问题都是尖锐的存在,但内心深处对民族基因本能般的坚守给予了这些民间艺术依然存在的力量。
妆中张进来民间的艺术除了皮影子戏,在我的记忆里还有唱大戏,那是来自童年的经历。看影片时,才贯穿起,我们有着共同的民族基因与记忆。秦剧团长张进来一张脸谱的定格,深深的烙印在眼睛里,勾起隐藏在生命最深处的记忆。
那一片灿然的春花最不熟悉的是花儿,西北民歌,被赞誉为“西北之魂”,歌唱爱情是其中最具感染力的题,花儿是从心里流淌出的歌……那一丛丛灿烂的春天的花儿哟。
生命与之相偎依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歌唱天地,歌唱神灵,歌唱生活,歌唱爱情,于是黄河边诞生了《诗经》。
三千年后,我们还在这篇神奇的土地上,在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畔,唱着悠久又新鲜的歌谣:有祖祖辈辈的故事,有我们共同的基因与信仰,有无奈有坚强有舍弃有坚守,有我们血脉相承的情感,是我们的根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