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评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评课

作者: 陈夫子的碎碎念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22:23 被阅读0次

一、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的精心准备,收集了许多课外材料,整体思路也较为清晰。

二、朗读的形式比较丰富多样但缺乏情感的指导,缺少层次的递进,第一遍读和最后一遍的差别不大,个人建议配乐朗诵这首词会更有意境、氛围。

三、拓展资料有些喧宾夺主,繁多而冗长,未起到有力的支架作用,反而占据了过多的授课时间,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积极性不太高。资料太多,信息量太大,根本来不及仔细看和消化。

四、语文课堂应当姓“语”,这堂课有浓厚的历史课的味道,将南宋的历史和辛弃疾的一生梳理了一遍,其实这个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上课时简要概括一下即可,这有点泛语文化,让人有点抓不住重点。

五、个人觉得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少年和如今不同愁的对比上,少年时其实是有愁的,但这个愁是无病呻吟的可以言说、可以排解的闲愁,这种愁比较肤浅,浮于表面,这里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谈,正处于少年时期的他们更多的就是学业的压力和周围人相处产生的矛盾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这些忧愁都是可以排遣的。而如今的愁是难以言说、不可排解的国愁,这种愁况味复杂,但结合课文的赏析,基本可以体会到辛弃疾那种被贬之后怀才不遇的惆怅、压抑和眼看着山河破碎、颓势难救的无奈和无力感,这种愁是沉重的,绵长的,是时刻缠绕在他心头的痛,狰狞的现实与秀美的博山两相对比,收复河山的美梦变为泡影,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可奈何,满腹忧愁,无从说起,只能化作“游人心上秋”。

六、对比和反复是本文比较重要的写作手法,应着重加以赏析,不应一笔带过。可以将这首词与《咸阳城东楼》进行对比,同样都是国愁,探究其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相关文章

  • 宋词三十首:第二十三至二十五首

    宋词第二十三期: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

  • 毕竟你才二十几岁

    一 先来说一首宋词吧!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

  • 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

  • 诗词的魅力,在于斟酌,在于细品,几首原创送与喜爱诗的诗友们。

    今天主要带大家来一同赏析《丑奴儿》,并附上自己的几首小作。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 辛弃疾:词人本色是将军

    阑珊非隅|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评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dn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