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长,越发现脸皮越薄,表面上愿意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但内心深处却已经承载不了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感到丢脸的底层情绪。尤其,还暴露出自己思维的短板,被人指出问题更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暗自感叹过往的日子都干什么去了。但你要说没努力,没用心,却并非这样简单。根源还在于自己很难看清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惯性,只有和那些与你拥有不同思维的人一起,你才能像看到一面镜子那样,更好的看清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但我们很难完全消除情绪的滤镜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别。我们的对比往往沾染了某种自己还不够好的底层情绪,因此,就会对对比的结果加入各种负面的解读,我怎么这么差,我这方面怎么这么不行呢?进而自我怀疑的大门拉开,怎么看自己怎么不顺眼。真相却是,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的思维品质确实不足,但绝不代表你这个人就是彻底失败的。你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问题,依然对结果抱有信心。坚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够控制好的事情上,而不去为了自己暂时做不到的地方而神伤。
通过倾听马老师和丹丹的对话,我更多的看到了自己在逻辑思维上的不足,我从小数学就学的不好,我觉得理解数学的语言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思维,包括有条理的思维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很难去深入,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他对于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个学科方面,而且甚至是生活中的所有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去回想自己生活中容易丢三落四,东西能摆放,缺乏条理性,讲话有的时候也不够清晰说话也不够简洁明了。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够冷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和人交流的时候头脑会比较简单,不知道把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去展开思考。往往是跟着感觉走,说了一大堆,但不见得能说到关键,或者是能够触动人心的地方。情绪上也像一团迷雾,经常陷在里面,拔不出来。所以,想一想我现在面对的核心问题都跟我在思维方面那确实有直接的关系。与其说,有人的人生一直在享受自己思维的成果,一直在创造,并且帮助他人过得更好;另外一种人呢,就是不断的在制造麻烦和问题,让自己过得很惨,也让别人过得不舒心。这其中根本的差别一定和思维有关。对照现在的孩子们,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在思维上真正得到了锻炼和开发,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条理。这样的孩子在未来走向社会时,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相对于另外的一群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基础并没有打好,思维也没有很好的得到锻炼和开发,反而每天还要陷入大量的课业负担之中,这样对于他们大脑的伤害会更大。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过得更好,有一个好的思维基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还要有良好的注意力的品质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所以我更加理解了我,为什么走到现在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并非我不够努力,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的思维品质有问题,没有在早期开发的过程中很好的完善自己的问题。相对于我的家和家人来说,我已经进步了太多了,但是和周围人比较优秀的人去比较,我就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
知耻而后勇也许想要思维品质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在现在的学习资源那么的发达,我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学习某个学科的知识,让我的头脑变得更加的灵活一些。人生那么长,不要轻易对自己放弃,只要坚持一颗向上的心,不断的去寻找更好的训练自己的方法,那么我们总会看到更多的进步,就像我做讲义一样,最近的两天我发现自己做出来的效果明显比之前要好的多的多啦。
可见做一件事情,熬过自己最初最笨的时期,实际上也是不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你会经历很多的挫败,会有非常缓慢或者是倒退的进步,心情可能也会比较压抑,但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停止做事情,只要不断的去做去修正,就一定会发现进步的空间。而进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心,信心会成为推动我们做事情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