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机械性思维?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还原论”,也称为机械性思维,这种思维的运用有3个步骤:
1.把整体分解成若干元素。
2.把这些元素进行研究,并理解它们的属性或行为。
3.把这些元素的理解进行组合,达到理解整体的目的。
然而,机械性思维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严重限制了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什么是典型的机械性思维?
一个技术牛人正在负责一个项目的技术板块工作,项目经理发现照这个进度,是无法按时完成原定任务的,即便技术牛人再怎么加班也是,所以决定加人,引入一位新成员,共同完成任。
但是,实际上,引入新成员后,项目变得更慢了,为什么呢?因为新成员不熟悉工作,反而需要技术牛人一边干活,一边检查,一边纠正工作,导致牛人的有效工作时长进一步降低。
机械性思维的本质就是试图通过修复或解决小的部件,来解决大的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具有两大典型特征:
1.关注焦点在于事物的内部、构成元素和这些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2.认为系统整体的最优来源于各部分的最优,即认为只要各个元素都完成好,那么整体结果就不会差。
机械性思维如果用于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或者机械性问题,确实是有效的,但如果面对的是社会系统的问题,往往没有效果。
为什么呢?
因为社会系统极其复杂,因果之间并不是线性的,还存在着许多微妙的关系,因形成了果,果又产生了另外的影响,然后作用到因上面。就像项目陷入拖延,并不能只靠加班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增加人员就能使得项目如期完成。
核心观点来自《极简项目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