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井文化中,最受欢迎的英雄故事和战争场面,我虽然生在佛教圣地,但佛法之外,胡家将、杨家将、关二爷赵子龙之类的英雄也是启蒙故事,很明显,我们的父母心中,打打杀杀并不属于少儿不宜的范畴。
年长之后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首先就体现在不同的历史观上。
中华传承是“敬天法祖”,传承、以及荣耀祖先高于一切,《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代表了中华史观,由宏观谈起,几个载入史册的伟人、王侯将相主宰历史走向,而最跌宕起伏、令人血脉贲张的当然就是战争了。
而西方是荣耀上帝的,其历史更强调思想以及思想家(早期思想家都是神学家)对于民众的启蒙。
如果你的价值取向偏中国,对历史的关注点就会集中在宏大叙事、王侯将相以及战争上;如果你的价值比较西方,就会更关注学术。
我们的历史就是帝王将相,而西方的历史是一系列思想家。
没有对错高下,帝王将相亦或是思想家,都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人。
但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全球视野的现代人,我们可以交叉印证提升自己,比如反着来,关注中国思想家、学术脉络、以及西方的帝王将相和战争场面,用西方的视角读中国史,用东方的传统解读西方史。
这也是读书读透的一种有效方式。
诸子百家的思想除了最早的老子道家之外,都始于孔子和墨子。
当时战乱四起、礼乐崩坏是大背景,孔子主张回归周礼,就是借古来扭转世风,进而解决社会问题,回到和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就否定整个贵族制度。
读书读进去,你会发现,孔子墨子都在试图解决问题,且都在反对当时的“肉食者”,他们是真正的战友,只不过一个偏左,一个偏右。
法家是从孔子思想中衍生出来的,是在孔子和墨子基础上的否定,法家源自儒家,但是却成为新的等级制度的建立者。
同时还有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他们并不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而是玩弄权谋、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儒、墨两家之所以是当世显学,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赴汤蹈刃、死不旋踵”,他们全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来批评和反对当时的“肉食者”,儒家精神相对比较温和,是反对的右派,墨家精神激烈,是左派。
此后战国的所有学派,全逃不出儒、墨两家之范围。
我最擅长、也最专业的东西不让写,励志认知部分最核心的就那几样,关键在于行动,从今天开始索性就写读书笔记吧,大变革要读经,从中华传承最源头的一点点读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