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日常生活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就不把“说话”当一回事。其实,在日常的每一个情境中,我们都需要充分发挥沟通技巧,从而清晰、准确地表达想法。
常见的基本说话技巧有哪些呢?
第一,个人特质。
你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最钦佩谁的口才?然后去思考一下他们都有什么特质,通常情况下,良好的口语沟通通常有以下特质:
1. 清晰。清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的清晰,保证用词简单明了,内容组织有条理,尽量少使用专业词汇,如果迫不得已要使用专业说法的时候,记得要考虑对方的知识背景,如果对方不熟悉这些说法,要为对方解释一下。第二是发音上的清晰,发音清晰才能让对方听得懂。
2. 正确。确定你的选词、用字能够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意思。不要以偏概全,像是“每个人都觉得……”这样的说法就很危险,常会激起听者的敌意。
3. 同理心。永远保持友善礼貌的态度。无论你是否同意对方的看法,都要努力去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体会对方的感觉,这样你会更能体谅对方、更有耐心,更能保持友善礼貌。
4. 真诚。跟某些人说话时,你会不会突然紧张起来,你的声音会不会突然变高或变低,你的动作或姿态是否会变得僵硬别扭?这通常是因为缺乏自信造成的。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在各种情况下都应该保持冷静、自然和真诚。
5. 放松。要想做到真诚,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深吸一口气,这样可以帮助你放松,如果你能够提醒自己自然地呼吸,深呼吸一下,紧绷的肌肉就会放松许多,你的心情也会因此放松。
6. 眼神接触。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与对方眼神接触,这样会让对方觉得更被尊重,也更显真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和你交谈时,完全不看你的眼睛,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是否会觉得对方正在传达“我对你不感兴趣”、“我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甚至是“不要相信我说的话”的信息?
7. 外表。外表反映出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自我形象”。外表会影响对方理解你的程度,因此,体面的衣着和整洁的外貌很重要。
8. 姿势。假设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方一直懒洋洋地靠在墙边或瘫在椅子上,你是否会觉得对方感到疲惫、无聊甚至不在乎?所以,注意说话时的坐姿或站姿,是对对方的重视和尊重。
同时,姿势会影响到声音的品质。如果你低头垂肩,就会导致呼吸受到阻碍,同时喉头的肌肉、下颌和声带也无法自由地活动,说出来的话就会含含糊糊、不清不楚。此外,不良的姿势也会通过心理影响你的声音。不良姿势传达出来的“不在乎”会潜入到你的声音。
第二,声音特质。
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清楚地说话,没有大喊大叫或是费劲吃力的迹象,对方会觉得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愿意专心听你说话。
有时候,我们会羡慕那些声音好听的人,同时抱怨自己的声音没有吸引力,其实,我们随时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可以改善自己的声音。
改善声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音高。音高是指说话声音的高低。人在害怕或紧张时,声带往往会紧绷,声音也变高起来,而这会给人一种刺耳的感觉。所以,讲话者应当学会让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下来。放松喉头的肌肉,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即深吸一口气,接着一边吐气,一边说几个简单的音节,肌肉便会慢慢地放松下来。
2. 音量。比起音高,音量更容易控制。恰当的呼吸,是控制音量和有效说话的必要因素。练习深呼吸和吐气时,用刚好足够的力气产生合适的音量。当然,什么才是合适的音量,要视场合而定。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说话的地点、听众的人数以及背景噪音。
3. 发音和腔调。发音多少受到腔调的影响,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发音和腔调就有所不同。但需要明白的是,无论你有什么腔调,都应该发音清楚。
4. 语速。说话太快会影响对方的理解,而且可能使每个词不能都清楚地发出来。但说话太慢也会让听众开始分心、觉得无聊,甚至忘了有人正在讲话。在沟通中,讲话者需要随内容的重要性来变化语速。
5. 停顿。适当的停顿有助于有效地传达信息。好的说话者会在恰当的地方稍做停顿,让听众趁此机会吸收刚刚听到的内容;或是在说明某个重点之前做停顿,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6. 语调。你对对方的态度或对对方说话内容的态度,往往会表现在你的语调上。语调会透露你是高兴、生气还是难过。你可能听起来卑微害怕,也可能听起来霸道强势。所以,随时小心,别让语调泄露你的态度和情绪,除非你有意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当我们在“个人特质”和“声音特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之后,还要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达到灵活、悦耳、清晰、有感情的状态。
“沟通的关键往往是接收者、听者,而非说话者。”因为只有听者听到信息,并理解信息,才算是“沟通”,否则,只是噪音。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增进“听”的能力,一次有效的倾听会带来许多有益的结果,比如:
一,鼓励对方。假设当你说话的时候,对方能够诚恳自然地听你说话,你是否会感到被尊重,同时反过来也会专心听他说话呢?因此,专心倾听会连带对方也成为好的倾听者。
二,得到信息。良好的倾听技巧,有助于你从对方那里获取完整的信息。而想要有效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前提之一就是尽量获取相关的信息。
三,增进关系。有效的倾听通常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这能让说话者有机会说明事实、表达想法,对方会感激你表现出来的专注与兴趣,彼此的友谊也会更深厚。
四,解决问题。当双方能够互相倾听时,也更容易化解分歧与问题。同时,倾听也有助于对方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因为通常我们自己开口说明一个问题后,也更容易看到解决的办法。
五,了解对方。仔细倾听有助于了解对方,在更了解对方后,与对方共事也更容易。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呢?增进倾听有十个技巧。
第一,准备好去“听”。永远都不要把“听”当成一种被动的技巧,它和说一样,需要我们积极付出努力去思考,同时,“准备好”也意味着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因此,开会前、面谈前或上课前我们最好做些预习,让自己有个基础和头绪。
第二,感兴趣。或许很多人都抱怨过,对方讲的内容枯燥无趣,所以导致自己听不进去。但要明白,任何信息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对你有意义。在听的过程中,不妨自问:“哪些内容对我有用?”同时,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人喜欢对着“一堵墙”说话。
第三,心胸开阔。所谓心胸开阔,是指我们能够以一种公平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对方给出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做到:
1. 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见,这样就更容易控制这些成见带来的影响。
2. 不去在意说话者的外表和表达方式。
3. 不要根据对方的人格、传达的信息和自己的反应过早下结论。
第四,听出重点。一个好的聆听者能够听到事情的本质和重点,而不好的听者通常只会听事件的部分内容。所以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原则、理念与例子、证据与理由,同时培养辨认信息结构、过渡语言与重复部分的能力,并且注意说话者的总结。
第五,批判性倾听。“唯一有用的倾听,是时而吸收说者的想法,时而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倾听。”因而,好的听者会对说话者提出的假设与理由带着中立而批判的态度,仔细衡量各种证据的价值与主题背后的逻辑基础。
第六,避免分心。不要分心去注意说话者的服装、外貌、用词、表达方式及各种视觉、口语、书面辅助工具,更不要让其他听众分散你的注意力。
第七,做笔记。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把重点和特别的例子简单地记下来,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做笔记成为你分心的原因之一。
第八,协助说话者。协助说话者其实并不难,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对说话者就是一种帮助。此外,还有一些方式也可以鼓励说话者,我们将其称为“听者的反应”。“听者的反应”的价值在于对说话者做出反馈,让他知道你在听,并且想继续听下去。常见的“听者的反应”有以下几种:
1. 轻轻点头,然后等候;
2. 专心地看着说话者;
3. 说“了解”“嗯”“真的?”等;
4. 重复对方刚说过的最后几个字,但不要太频繁;
5. 表示你理解对方的意思了,例如:所以你觉得……
第九,回应。回应能够让说话者感受到听众真的在听他讲话,此外,你也可以借此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第十,不插话。每个人都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而克制自己不插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很多时候,即使对方停顿了,并不表示他说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