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身边的“柠檬”精越来越多,但凡是见到比自己好的人或事情,人们就会发出“我柠檬精了” “我酸了”的感叹。
大到跑车豪宅,小到奶茶炸鸡,世间万物皆可柠檬。
可谓是干啥啥不行,柠檬第一名。
3月份,话题#李佳琪花1.3亿买房#登上微博热搜,评论区惹来一片骂声:
“现在的钱可真好赚!”
“这场疫情他捐了多少?”
“他一个耍嘴皮子的人,凭什么买这么好的房子”
“他李佳琪算什么,要是给我这样的资源我肯定做得比他牛”
字里行间,“柠檬精”的酸味弥漫着整个评论区,你看到的只是花1.3亿买豪宅,没看到的是他一年365天中做了389场直播,从晚上7点到夜里1点,结束后继续复盘。
每天除了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全部的时间倾注工作这一件事上,你能坚持几天?
为什么那么多人争当“柠檬精”呢?
“柠檬精”原本定义:指嫉妒心很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又自视清高的那种人。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如今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网络用语,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带有自嘲的意味。身边的“柠檬精”越来越多,可见大家对于自己的生活不满意。
为什么酸别人,还不是因为没本事吗?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酸别人的都是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而真正优秀和强大的人都是外柔内刚,不怒自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产生“柠檬精”的酸,根本原因还是对比下的自卑和羡慕。
在这个焦虑感纵横的社会里,而自身又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我们。
面对来自朋友圈或是网络社会的美好事物,巨大的落差感和不平衡感让我们成为了“柠檬精”。
那些我们酸的美好事物,正是我们期待得到成为的东西,但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于是便把希望寄托于网络。
在看到别人和自己同样发出“我酸了”的声音时,你找到了“柠檬精”群体中的归属感。
但这种自嘲和归属并不是积极的,它只能暂时地化解我们的焦虑,却使我们困于对生活的不满中,并且将不满与羡慕转化成一种习惯,而因此失去了作出改变的动力。
“柠檬精”实际上是一种悲观与无为的生活态度,我们羡慕着别人的生活,也逐渐失去奔向梦想的勇气。
人的本性是柠檬精
“柠檬精”虽说带有自嘲的意思,但本质上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
得不到的东西,便把它贬作废物。
既抹杀了别人的成功,也掩盖了自己的失败。
弗洛伊德说:“把不合意的事实看成虚妄,介入找各种理由加以反对,这就是人的本性。”
既然嫉妒和攀比是人的本性,就是肯定出现,我们只能接受它的存在,但是不能被我们的本性牵着鼻子走。
对自己能力的不足视而不见,把责任推卸在别人身上,这是“柠檬精”对自己失败的逃避和自我安慰。
也正因为固执地用“柠檬”挡住双眼,“柠檬精”的眼界才会越来越小,终究只是一个只会羡慕别人,自己却不努力的“柠檬精”。
例如,当别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环游世界的照片和经历,在你看来这是别人的优越感,这是别人在炫耀自己。
但对于别人来说,这可能只是别人的爱好和兴趣而已,分享快乐,在“柠檬精”眼里却变成秀优越感。
“柠檬精”就像井底的青蛙,只沉醉于井壁的青苔。从来也只见过圆形的蓝天,以为这就是全部,所以否认世界的广阔。
“柠檬”要成为动力,而不是毒气
我们消除不了“柠檬精”的本性,但是我们不能成为一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柠檬精”,更不能成为一个只会羡慕别人,自己却不努力的“柠檬精”。
“人性还有着另外一种品质,那就是永不服输的雄心壮志。后者的光辉,足以照亮前者的阴暗。”
你要知道,阳光照进来的时候,黑暗是无法存在的。
事实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柠檬”,翻一翻我们之前的朋友圈或者微博,总有一些日常生活的点滴幸福,或是偶然遇到的美食,或是旅途中的风景,甚至是一场雪、一片蓝天,都能成为让别人羡慕的资本。
我们分享给别人看的生活,本就是经过反复筛选,不同于每天的平淡重复。
或许在某一时刻,也有别人在为我展现出的生活而酸呢。同样的,你酸的也只是别人经过筛选过的生活。
当然,当你真的酸别人的兴趣和生活时,那就是你的奋斗目标了。
酸过一下了就可以了,不要留恋赶快释怀,想想如何提升自己去。
人一辈子都是在跟自己比的。你只要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那才是值得高兴。
我是不万能小黄,一个渴望翻身的00后咸鱼
关注公众号:不万能小黄
获取我的更多文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