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准备周末的读书分享,PPT+逐字稿。
你一定做过PPT,是先写逐字稿,还是先做PPT?
许岑是罗永浩“脱口秀”的专职PPT制作者,他说,一定要先有逐字稿,然后再制作PPT。
我刚好相反。
这几次分享,我发现自己更习惯先制做一个PPT草稿,边做边写故事草稿,然后再边完善稿子边做PPT,如此循环,直到PPT和逐字稿让自己满意。
总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用图片勾勒文章的框架,更符合金字塔式的写作模式。
一般创作的时候先用文字,写个故事大纲,顶多是列个二级标题,这样做的话,格局很高,但标题不够形象,很难产生更多的联想。
如果用PPT支起故事的框架,不仅有格局,每张图片本身就有故事,更能激发自己创作的灵感。
二是画面化的创作为未来创作的视频化打下基础。
文字的终点是视频,文字只是视觉输入,但视频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输入,所以,视频作品的冲击性、感染力更强,比文字作品的传播性更强。
所以,写公众号只是暂时的训练,最终要走线视频号创作之路。
好的PPT是“电影”,长期用PPT来辅助文字创作,为自己的未来创作转型打下基础。
之前,学过许岑的幻灯片课,一直对课程中一个华丽的转场效果“耿耿于怀”,这次终于用上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37588/1db80963a45d0d41.gif)
哈哈,喜欢吗?反正我很喜欢,哦,这些都是自己读过的书。
其实,这个效果只用了两张PPT,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第一步,在PPT里,我想给大家介绍我最近读的书,就把读过书的图标铺满屏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37588/5185b007468e3148.png)
第二步是把这张PPT复制一张,然后把图标缩小,拼成数字1和2,这是个体力活,需要耐心,然后在这张PPT上添加“平滑”转场切换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37588/d49d9c3cbbe93e91.png)
应用场景才是个人能力迭代的动力。
学了那么久,如果没有这次分享,哪有机会展示,哪有提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