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2-30

2020-12-30

作者: 赵志勇吉林抚松仙人桥小学 | 来源:发表于2020-12-30 09:06 被阅读0次

    论经历教育

                 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心校赵志勇

     纵观人类发展史,在文字没有出现的时候,知识传承都是靠口口相授的方式方法进行。前一辈人把自己在经历中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生活实践经历中获得的技能的把手地教给后人。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把自己的经历中习得的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改变了学习方式。教育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了,可以把直接经验变成了间接经验的学习。许多历史文化的记载,往往与历史人物经历的故事紧密联系。知识也依附和融合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上,让知识有了前人的温度,有了生动的情节。知识也有了人文性和具体形象,学习者学习起来就不感到枯燥和生僻了。读书时,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常常浮现在眼前,仿佛与前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交流。前人留下的作品,都多少参杂着当时写作者的个人经历。所以,“经历”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传承知识的最重要资源。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育的六大解放。解放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就是彻底要改变空洞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实践经验参与学习。陶先生提倡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多种经历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的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指导就会事半而功倍了。教育不是光靠言语功能完成的,光说不做的教育是单一的。让学生做了再说,或边做边说,才是最好的教育。

    自从想到了“经历教育”的这个词,我就开始注意关于这个词语的含义。“经”的造字本义是: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橫线穿织时有所依据。后来引申到名词义,经络、经传、经纬。形容词义中有经常、经典。动词义的经历、经理等。“历”的本义是经达,引申为“逐个地”。两个字合起就是有计划地准备好纵线,让自己亲身、逐个地贯穿每根纵线,编织出美好的事物。所以,经历教育就是让学习者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是人类从古至今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前些年,我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实践中,只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以孩子们的内心需要为前提,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先后和同事们进行了几个课题的合作研究,和孔繁忠老师进行的是《数学与生活实际接轨》的研究。这项研究,目的是让知识服务于实际生活,再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目的。和韩兆辉老师合作研究《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让学生经历预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和其他老师一起研究过写字教学中的《一笔正确的习惯培养》;讲读课文中的《评改法》;支持过《小学英语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等。自己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双向激励》也有几年了,总是围绕着开发和利用学生原有的经历资源,用言语激励,唤起孩子的回忆,没有鲜活的资源可录用。虽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强调让孩子亲身感受的活动设计,但总也解决不了孩子经历资源匮乏的弊病。教育教学总感到有一种不尽人意的遗憾。

     后来,我调到仙人桥小学,参加了综合组的教研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团队里多数是老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小组合作》这个大课题下,大家各显神通,每个人的教研课都有精彩的一面。我注意到:他们的“让学生经历所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喜欢,学得高兴,记得牢靠。就在前几天,我听了李丽老师讲的英语课,她在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说:“为了让学生张开嘴说,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优生和学困生的对话练习;让口语不太好的同学大胆表演英语情节会话;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孩子英语活动中的印象。”这不正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英语的教学活动吗?这说明任何教学模式中都适合经历教育理念。

    我又重新对以往的课题进行了一次梳理,发展现在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快,但记不住的现象严重。我参考了许多教育书籍,想从中寻找答案。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一个情节描写让我深有感触。书中的小林宗作校长看到小豆豆努力地掏厕所里的粪,找她掉在粪池里的小荷包,并没有阻止,也没有劝告。只是说,你掏出的这些粪,要再弄进去,恢复原样。小豆豆答应了,过了两个小时,小林校长再来看小豆豆掏粪找包的进程,仍然没说别的。最后,小豆豆没有找到包,还要把掏出的粪便,重新弄到粪池里,累得筋疲力尽。当时,看了这段我很不理解小林校长的这种做法。后来,对“经历教育”这个词感兴趣时,我才惊诧小林宗作的教育思想。他是让小豆豆经历错误,用经历的深刻印象,完成自我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我猜想小豆豆的教育收获:一是,对自己做的事负责的担当教育。二是,做事以前要考虑结果的可能性,不可盲目。书中描写小林宗作这样的经历教育很多,比如,宿营、游泳等,所有活动,教师并不作活动前的言语提醒,只在经历中指导。“巴学园”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就是注重过程中的体验,淡化空洞的说教。现代学者孙云晓在《教育是培养好习惯》一书中,强调一个好习惯的形成,是不断重复的动作,强调经历中的经验习得。管建刚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如实写自己的经历。他的作文教学总是遵循先经历后写作,真正说到了“说了做,做完再说”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经历中学会写作。

    我在小学上学时,作文能力的习得,是在写检查的过程中学会的。写检查时,必须事实求是地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在写作的同时,是有明确目的的,我得想尽一切办法,让老师相信自己犯的错误,是被动的,是可原谅的。即使是诡辩,语言文字也必须有一定的说服力啊。

    不论学生怎样的经历,只要是他亲身参与,对他的印象是深刻的。就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如果,教师把某些知识、某种认识捆绑在这个“深刻印象”上,那么,学生通过回忆,马上就和所学的知识建立起了记忆上的联系。知识,自然就被经历这事的学生掌握了。

    在我的小学时代的记忆中,往往在记住自己经历过的事件中,扯拉出小学老师讲的知识。我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布置了10篇小楷,我完不成,在家哭,父亲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替我求情。老师就从此改变了教法,注重了写好,摒弃了写多的方法。如果没有那次经历,我是如何也记不得一年级老师的识字、写字教学的。“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都是强调:经历失败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我对“小牛学耕”的漫画很有感情。从这幅画中,我发现了两种教育教学的观点。老农说:“不让下田,怎会耕地。”强调的是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知识。老学究说:“不学耕田,怎能下田。”强调了言语说教的重要性。我赞同老农的教育观,从实际生活中,我也感到了经历学习要比单纯说教要管用。

    说了这些费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相信,经历教育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我上网查关于经历教育的文章,几个网站只有一位旅居美国的家长写了经历教育的感受。口气和观点,全部是家庭教育的内容,题目是《让孩子亲自经历是最好的教育》。他列举了很多实例:“如果发现孩子有某方面的兴趣,一定要让他跟从这个方面的专家,进入专家生活的世界”;“想让孩子学游泳,一定让孩子到水里去练习”。主张什么事都让孩子亲身经历和思考是最好的教育。他的文章说服了我,让我萌发了学校教育要引进经历教育的思想。虽然,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现成经验,但这更富有挑战性,值得教育者去探索。

     让学生经历多种角色是经历教育的灵魂。经历的印象,会比语言的说教深刻。如果孩子能跟学识渊博的人一起交流,一起生活,孩子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我们每个人能在自己的灵魂世界里,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也能提炼自己的认识,修炼道德。

     其实,经历教育天天伴随着我们,经历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是一种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中我们经常使用的讨论、交流、展示的方法,学生在经历这些教学活动中,就是享受了经历教育的过程。小组合作和经历教育理念应该是相辅相承的。要完成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经历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经历教育也是一种管用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位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朗读,表演,回答问题,主持节目,参加体育竞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打破了那种教师为了面子,不给学困生在外来听课者或参观者面前露脸的机会,没有真正做到教育平等,教育均衡。

     家庭教育中的经历教育也很重要。家长在孩子经历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让孩子的内心发生变化要比单纯的言语教育管用。如果,家长让孩子经常跟着大人,参加比较重要的聚会,旁听重要的会议,或参与家庭理财的事,就可以提前让孩子经历未来的社会生活。这样,孩子就会自己判断现在学的知识,在将来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对有用知识的学习兴趣。在经历学习中,孩子也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建构,让知识与实际生活接轨。

    人们常说,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所获得的知识是相同的。如果把这两种知识的学习经历结合起来,孩子的收获,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加法了。就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样,有理论不实践,就没有了生命;实践中,理论不介入,就没有了灵魂。学了要做,做中要学,要反思,才能成为自己的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2-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mc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