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的时代演进,60记的独特纪念

2021年2月4日,这是立春。在明成祖迁都北京600周年之后迎来的第一个意义上的春天,天坛建立600周年之后,2021年有了一个崭新的世纪,这个世界也许变化了太多,但是历史的轨迹记录下来的却只是一个小小的点,而时间节点的记录呼吁着人类记录下。正如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时说过的话:“在一个显然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看到意义,这一能力就是诗人的职业特征。”一个对文字敏感的人,也许只是在那里感悟,然后考究与追溯,也许就会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时间的碎片。肖复兴的《天坛六十记》明显是后者,一个画家的身份,一个作家的敏锐,随手画的速写,随手记的笔记,风流云散的这些内容也许不会带来太多深层次的感悟和历史的感知,却足以让我们知道,原来老北京的生活,正是如此。毕竟,北京天坛的历史主人公,应该是群众,而非帝皇。
对于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但是生于斯长于斯,与游于此赏于此是完全不同的,故宫、天安门、北海,风光也许美丽,但是老北京人的感受,隐藏在了天坛里,匆匆而来的游客,对曾经辉煌如今安宁的宽广场所,也许只是看到负有盛名的“盛景”,却总是看不到天坛公园里的角落那些洋溢着光辉和充盈这美好的故事,苍翠的老柏树,曲折的石板路,游走的老人家,这才是天坛。匆匆而来你的看不到,肖复兴却在《天坛六十记》里记录下了那些时光的剪影和岁月的碎片。


读书,本质上其实是旅游,对一个崭新风景的感悟,对一个深沉文化的感知。读《天坛六十记》的时候,也带来了心境的变化,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北京有你的遐想,不妨尝试卸下那种游客的心态,我们不以观光的视角去看,而是以寻常的凡心来游历,就像肖复兴的记录下的《天坛六十记》,一路观察一路前行,目光平缓而认真,对生活和天坛的感知其实是开放的,借由一个奇特的视角,他在天坛的游历中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的社交新生活,天坛的全面细致和认真,眼前所见全貌跃然纸上,时间的跨度也许在插画里看到了,但是也流溢着时光。
阅读的时候,最惊喜的还是那些简笔画,简朴的语言和拙朴的线条,那种从童年的稚嫩画到花甲之年的沧桑,蔓延开的是老北京的气息,肖复兴插入的简笔画很有意思,比较申购当,天坛和祈年殿的整体面貌的描写不多,但是环丘和回音壁的速写很有意思,尤其是环丘,对沿途景象曲曲折折地描写和截取,慢慢连缀去了景象,读来饶有兴趣。
文字是有灵性的,人性就在其中写就,肖复兴在天坛故事里有写了一个老同学的故事,幼时聪颖,可惜家道中落,无奈辍学,谋生于饭店,却开始全新的生命,苦功夫下来,传统菜品不断创新,不仅有了自己的生意,还在逆境中活出来自己的姿态,大房子有了,眼光却望向了天坛,耳朵渴望的是聆听天坛的松涛,取舍之间的智慧让人动容。
这样的故事在这里记录了很多,没有停留在细致的描写,刻画的是人生的轨迹,配合灵巧的绘图,读来别有风味,《天坛六十记》里记录的平常人生活,就在这里有了动人的力量,那种努力生活和人间烟火气的情怀,在平实浅淡的文字里,肖复兴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北京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