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来了兴趣,想找一找"顾问"这个词的由来,结果倒发现新的东西,“外游加速器”,因为要查询基维百科,结果国内网页打不开,搜索百度发现只要下载一个外有加速器就可以连接到到外部网络,好像是模拟修改了IP地址,具体原理倒也没有深究的意义,只是这个所谓的外游加速器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完全没有概念,结合知道与不知道,应该属于那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范畴吧,过去经常听人说访问国外网站需要翻墙,但从来没有试过,主要是没有浏览外国信息的欲望与需求。
回到正题,为什么一定要了解顾问的由来能,近期在认知能力提升的问题上,想到了追溯来源是其中一个途径,就像最近听到的“东西”这个词,它来自唐朝的“东市”、“西市”,就是人们买商品的集贸市场。所以当今买东西的“东西”一直延续至今日。
折腾了一下外游软件,基维百科还真是打开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以为可以找到与百度不一样的解释,结果顾问的解释与百度解释的相同
"顾问是一个职位,泛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他们可以提供顾问服务,顾问提供的意见以独立、中立为首要“
现在社会的顾问称呼多此之多,咨询顾问、规划顾问、产品顾问、置业顾问等等,还有很多,但在我看来,真正配的上“顾问”称号的人少之又少,顾问应该是建立在自我的深度认知上就某些领域的某些问题能够提出客观、专业的指导意见,所提的“意见”一定是可以落地的。但纵观身边的很多顾问朋友,都处在对所在行业认知不高的层次,同时向需求者提供着意见。认知深度的不足,导致提出的意见往往也是表面的、标准的,没有针对性、无法从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意见。真正的顾问会以自我的价值判断,提出经过认知加工过的意见,同时考虑到了可执行性、可落地性。
谈到认知,让我想到了对咨询行业顾问认知的迭代,过去认为咨询顾问动动嘴皮子,就能挣到很多钱,这是我对咨询顾问能力的初级认知。
后来接触一些相似的工作内容,发现咨询顾问除了能说,本身在某些专业领域有扎实的功底,要消耗很多脑细胞,才能针对客户提出问题的给出解决方案,再后来,发现很多咨询的项目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一般除了客户的因素外,咨询顾问提出方案的可落地性及实用性也有很大的因素影响,都说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不能拿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型硬套到企业中,结果不接地气,无法落地,这是我对咨询顾问能力的又一次迭代。
再后来,听说过去的同事有进入咨询顾问的行业,结合目前的认知,深知要做到合格的咨询顾问,除了专业知识外,对企业或事物本质问题的获取、分析、判断能力直接影响方案的可落地性,而这些能力又都依赖于顾问自身对世界万物的认知深度,这是我的再一次对咨询顾问理解的迭代,同时从事物相关性考虑,从认知深度的角度去看咨询顾问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