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透过花木兰看……

透过花木兰看……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2-06-16 23:34 被阅读0次

    读书有多种读法,可以把书读薄,比如一些大部头,可以用抽丝拨茧的方法获知文章中最精华的概要,适合快餐式读书;比如可以把书读厚,比如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切入点,收获也不尽相同,比如对《诗经》《论语》等经典,千百年来,多少大咖文人做出不同的注解,对后人无疑又是一大贡献。再近一些的,比如对《红楼梦》的不同解读,竟然衍生出“红学”研究这门专属领域!一方面说明经典作品的魅力不同凡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样化解读是读书的最常态化模式。

    当然了,读书还可以读出新意,作品中的内在张力和精神内核与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或社会追求可以发生完美的碰撞,实现“读书点亮生活”的高级享受。

    今日有缘,透过张一南老师的《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得以了解平时已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中经典人物还可以从全新的解读角度来读,读出几许更纵深的、与众不同的新东西来。也算是读书人的一点意外之喜吧。

    花木兰的故事简单点说就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它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呢?一句话可以说清楚,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女孩的故事。一个有担当、有能力、有艰辛的中国女孩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就是我们的故事——他讲出了你我身上太多接地气的、人性化的东西,融合起来就是你、我、他所组合成的我们。

    花木兰的身份颇多,比如女性、军人、国家英雄,她还有一个最本真的身份,叫作了不起的孝顺女儿。

    就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了反抗自己的家庭,而是用原生家庭所获得的力量来走好这一生,因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获得了很多的爱、理解和支持,所以这样才能在外面获得成功,女性尤其如此。

    木兰之所以能女扮男装,完成代父从军的任务,且能全身身而退、凯旋而归,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大原因就在于木兰从原生家庭中汲取了多多的爱。

    1.爱父亲

    花木兰不是主动想要去当兵的,她是被摊派上的(昨夜见军帖,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但是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因为很爱自己的阿爷(父亲),对父亲深怀感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所以才会挺身而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这个家一定是给了她很多的温暖。

    2.家庭生态宽松

    花木兰的父母是老实厚道的人,他们对于木兰应该也没有更高的要求,最多就像我们普通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能够过上普通的生活,平平安安的,这样就很好了。

    成长环境越宽松,孩子们越能得到更多的自由,未来主动选择的空间就更大,也更容易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

    木兰上边还有姐姐(也许更擅长绣花、做饭等女性色彩浓的工作),下边上有年幼的弟弟(暂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无法上战场)。

    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女孩子能够做到的事,但这里面不是被洗脑,她是有脑子的“白骨精(古代版的白领、骨干、精英)”,一个有脑子的人特别孝顺,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爱,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花木兰,能够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多年血肉横飞、战火洗礼下,全身而退,赢得战功,绝非凡夫俗子所为。

    只有为了爱人,才会去做没有人会做的事。因为爱,父母会善待不被看好的孩子;因为爱,不负有责任的孩子会为父母考虑;因为爱,父母会无视重男轻女的社会意识;因为爱,孩子会帮父亲躲避整个社会都认可的军户制度;因为爱,跳出社会规范之外的人,会降临红尘,碾压庸碌的对手;因为爱,战士可以无视满身的伤痕和疼痛,与整个世界的压力忘情厮杀。

    再重新回读《木兰辞》,惊喜的发现,爱才是这首“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辞》最想要传达给后世万千读者的真正主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花木兰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uq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