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13.卷21
2018.9.24
公元前109~前99
关键人与事
~~
求仙问道
东莱求仙。兴建道观。经常南巡东巡。作建章宫(上林之地),造《太初历》。
公孙卿。
~~
朝鲜故事:
既往君主:萁子封地(管理期间民风教化很好)~燕王卢绾~燕人卫满(控制朝鲜部分地区,为汉外臣)~卫右渠(不朝,阻塞汉使涉何,杀朝鲜将)
汉朝当事人:涉何(汉使,辽东都尉)~杨仆,荀彘(伐朝将军)~卫山,公孙遂(汉使)
收服过程:不顺利,卫右渠迫于汉兵威,已投降并遣太子入朝为质,可荀彘,汉使卫山与卫太子互相怀疑,卫太子返回朝鲜。能招安不费兵役是最好的,谈好的事情没有办成,武帝诛杀卫山。接下来,杨仆因兵力不济,有投靠卫右渠的想法,荀彘力战,两个将军步调不一致,不能合兵进攻,天子派使者公孙遂调节,公孙遂武力控制杨仆,并其军到荀彘军。进攻之后,朝鲜内部有战也有降派,降派攻击战派,最终朝鲜归降汉。论功行赏时,不知怎的,荀彘被认为争功嫉妒,被处死,杨仆因不按计划出兵被贬为庶人,之前的公孙遂也被诛。所以,虽然收复朝鲜,天子的心情并不好。作为臣子,既要取得胜利,要揣度天子心思,又要合理争功,并非容易。
~~
西南战事:
征伐滇王,建立益州郡。汉使王然于,汉将郭昌,卫广。讨伐过程顺利,这些周边郡国时常小反,但反不成气候,汉兵一到,自动瓦解投降。
击昆明:在从西南打通出使西亚的道路上,昆明好杀掠汉使,派将郭昌征伐。结果西南找不到通往西亚之路。
~~
西域,匈奴战事:
乌孙见汉广大,王昆莫和昆弥先后娶汉公主刘细君。
那时汉使从西域带回葡萄,苜蓿。
赵破奴,王恢因击车师,楼兰而被封侯。
这时期主要两件大的战争:大宛马之战,对匈奴之战。两件事同时进行。
乌维单于狡猾反复,迫于汉军威而示好但心又有不甘。曾许诺汉使入朝见汉天子,同时汉也做好迎接准备,但又出尔反尔,继续扰边。涉及人物,汉使王乌,杨信,路充国,汉将郭昌,赵破奴。
受降城,是公孙敖建用于迎接投降汉朝的匈奴官员的城。匈奴左大都尉不满儿单于的统治,想降汉,天子派赵破奴迎接,但儿单于发现了左大都尉的反叛,诛其,并俘虏了赵破奴。
伐宛
汉因讨大宛马不成,而发动的战争。用将李广利。这个仗打得艰辛,路远,道上小国不给汉军粮食,士兵多饿死。
因此时同时对匈奴作战,有臣议论放弃攻宛,全力攻匈奴,但武帝明白他打宛的意义,不仅仅为了大宛马,更要在西域之路上建立威望,开拓这么多年的西域之路,不可前功尽弃。于是武帝发动更多资源出战,也为李广利铺平了道路。于是,迫于兵威,宛内部瓦解,立新宛王亲汉者昧蔡。这时期传出打井技术。涉及汉将李广利,上官桀。后来,宛内部又杀死昧蔡,立蝉封,与汉约每年贡献天马。西域各国也更加善待汉使。
李广利的军威直接压制了匈奴的气焰,同时匈奴王又换届。新王对汉写了一封卑躬屈膝的信,所以,匈奴威胁暂时解除。
有句话叫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武帝在征伐大宛的过程,在威势上也征伐了匈奴。多做即是一劳永逸的少做,少做可能会多引来更多的麻烦。
~~~
苏武与李陵
苏武最大的特点是有气节,他不惧死也不怕活。支撑一个人活着的能量是什么?是一顿三餐,温饱娱乐,无忧无虑吗?若是苏武追求这些,恐怕他早就投降了。苏武的坚持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他首先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清高向上,脱离了衣食动物的层面,他对武帝和汉朝有着深厚的情感,张骞和路充国的故事一定也给了他足够的精神力量。
一个人有信仰,有精神追求,一定会与众不同,一定会被历史铭记,苏武,张骞,司马迁,屈原就是这样的人。纯粹,坚韧。这样活着,虽然坚持的日子很清苦,却不违背内心,哪怕最后以死慰道也是一种舒畅人生。反观,昧着内心的志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恐怕也要郁郁寡欢。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处境,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真实内心,有一种坚持,就有一丝获得解脱的可能。
李陵是李广之孙。汉朝欠李广,李敢,李陵三代三个对不起,他们都是权谋和皇帝私心的牺牲品。李陵有军事才能,勇武善战,以少战多。李陵兵败,真的是打到弹尽粮绝,武帝并没有像偏心李广利那样给他足够的资源。李陵是聪敏的,他投降匈奴也是缓兵之计,可武帝生气,武断,不听司马迁对李陵的分析(赞其有国士之风)。这个时候,皇帝首先不能代表人的属性,首先代表皇权,皇权不兼容背叛。皇权要求忠诚,执行,没有多少人性。而反省,理性,宽容才是人性的标志。那个时候怒不可遏的武帝一定是没有理性的。害了李陵也害了司马迁。
~~~
名言:
武帝: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隽不疑: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