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卷十九.汉纪十一

资治通鉴.卷十九.汉纪十一

作者: 读书与打卡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3:58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卷十九.汉纪十一

    前124-前119 汉纪十一

    2018.4.12-5.9

    本卷记录的事情很多,都是大事。主要为两大类:对内平定诸侯王叛乱,武帝吏治与经济政策:对外,对匈奴实施主动作战。

    一,平定诸侯王叛乱

    先看一张关系图:

    淮南王刘安(有才,好招宾客,宾客左吴,伍被,赵贤,朱骄如)

    父刘长(文帝刘恒之弟,年轻时曾意图叛乱,事败渴死他乡)

    王后荼

    太子刘迁(得罪于郎中雷被)

    长子刘不害(庶出,不受宠)

    孙子刘建(刘不害之子,才高有气,怨太子)

    刘安昆弟衡山王刘赐(参与叛乱)

    ~~

    衡山王后徐来

    衡山王太子刘爽(不受宠,要被废)

    衡山王太子之弟刘孝(受宠,宾客枚赫,陈喜)

    ~~~

    江都王刘建(淫虐,叛乱)

    江都王后成光

    ~~~

    胶东康王刘寄(参与叛乱)

    胶东康王母王夫人(武帝姨母)

    胶东王刘贤(武帝立,刘寄大儿子)

    六安王刘庆(武帝立,刘寄小儿子,王远衡山王地)

    ~~

    前前后后有四个王表示要叛乱,并且私自准备了叛乱的物件。其中淮南王是主犯,其他都是跟风。这场叛乱被扼杀在了襁褓中。

    刘安这个人有才是个优点,早年深受景帝和武帝敬仰。但是他也有致命的缺点:比较迷信,在宾客选择上缺乏判断能力,长久以来养成了喜欢听好听的话容易被人怂恿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其父刘长犯下的政治问题,以至于使自己重蹈覆辙。自标仁义,无视问题本质。和武帝比锐利度少了几个数量级。

    有时候看这段觉得刘安没有把他的儿子们管好。刘迁和臣子雷被有过节,雷被想离开淮南国去打击匈奴,刘迁放不过他,就去刘安面前告状。安凭一面之辞把雷被关起来了,后来雷被逃跑去长安申诉冤情,皇帝派人责问并削了淮南王封地,刘安觉得十分委屈,坚定了叛乱之心。

    刘安孙子刘建为了给不受宠父亲刘不害出气,偷偷告状刘迁干的坏事。上面派人来抓刘迁。刘安更加积极策划,他的许多宾客都支持他谋反,有一个叫伍被的坚决反对,但是伍被有才华,刘安逼着这个不同意自己谋反的宾客给自己出谋划策,没办法,伍被只得同意。但是他们的计策并不顺利。文人作乱,难成!在长安派来的人员到达后,伍被毫不犹豫揭发了刘安的阴谋。刘安自杀,家族所有参与者被族。皇帝本想留伍被之命,因为他的才华。但是被张汤拒绝了,张汤果然严酷!张汤杀死伍被,不仅如此,就连和刘安有过交往但并没有参与谋反的大臣庄助也被张汤杀了。

    总之,刘安作为文人,犀利精神不够,宾客和家人都没管好,就想干一番谋反的“大事”,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支衡山王有同样的问题,他想废了太子刘爽,立儿子刘孝,刘爽当然郁闷就去告发刘赐和刘孝的谋反之事。刘赐自杀,包括刘爽在内的全家被族,显然刘爽也是参与谋反的。衡山王内部关系没管理好,“大事”也成不了。人常说:修身,齐家,平天下。有家有业的显然要先修身齐家才能平天下。无家无业的先要修身择明主才能平天下。

    江都王刘建本性恶劣,平时没少干坏事,再加一件谋反也不算多。他被人揭发是很正常的事。皇族出这么个败类简直耻辱。除国了。

    胶东康王刘寄稍稍跟风准备叛乱,很快受淮南王失败牵连,自己自杀了。因为他母亲是武帝最亲的姨母,所以,刘寄的儿子们保全了,被封了王。

    总之,各诸侯王要管好自己的家务事,保持政治正确。皇帝也是在管自己的家务事,保持皇权大于亲权这一政治正确。温顺的臣子会说“攘外必先安内”,英明的武帝是一边安内一边攘外,两边都达到了胜利的目标。

    二,对匈奴主动作战

    几个地名:朔方,右北平,定襄,云中,雁门,陇西,北地

    人物关系图:

    卫青(卫子夫弟弟,车骑将军~大将军)

    苏建(卫尉,游击将军)

    李沮(左内史,高弩将军)

    公孙贺(太仆~南窌侯,骑将军)

    李蔡(代相~乐安侯,轻车将军)

    李息(大行)

    张次公(岸头侯)

    ~~

    公孙敖(护军都尉~合骑侯)

    韩说(都尉~龙頟侯)

    李朔(校尉~涉轵侯)

    赵不虞(随成侯)等

    赵信(翕侯,胡人,后降匈奴)

    李广(郎中令,儿子李敢)

    霍去病(父霍仲孺,平阳令,母卫青姐姐卫少兒)等等

    ~~~

    前124年卫青,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李息,张次公,出塞六七百里夜袭匈奴右贤王,俘虏右贤裨王等收获不少。许多人封侯。

    前123年卫青带着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主动出击小有收获。

    苏建,赵信遇单于大部队,兵败,赵信投降,苏建逃回来贬为庶人。

    霍去病展露锋芒,票姚校尉,深入匈奴腹地,俘虏的都是小王级别,被封侯。

    前121年,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出陇西,大面积深入作战,杀死或俘虏众多小王,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收获休屠王金人。

    霍去病,公孙敖,张骞,李广,李敢。李广张骞兵败与匈奴左贤王。霍去病游击战直捣匈奴大小王老窝,收获颇丰。赵破奴,高不识,仆多受封,公孙敖办事不理贬为庶人。

    匈奴浑邪王杀死休屠王,降汉。武帝很高兴,隆重接受了,并封浑邪王为侯,休屠王子降汉日后也得到了武帝的重用。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贺,赵食其,曹襄再次深入作战。这次有投降匈奴的赵信给单于出谋划策,计策是认为汉不敢深入漠北,单于可以坐收渔利。这次,武帝和卫青暗自商量不让李广冲锋当前将军。武帝认为他年老且运气不好。卫青想给自己的好伙伴公孙敖一次立功的机会,所以把李广的出军位置换在了不重要的地方。这差不多是卫青唯一的人生黑点。卫青与单于正面交战,总体上胜利,单于逃走了。李广因为被换位置很生气,又对新的沙漠位置不熟,迷路了,错过了战役。李广悲愤自杀。霍去病带着李敢等深入大漠捣了匈奴大大小小王的老巢。收获很多。封李敢为侯,封霍去病卫青大司马。这次大决战以后,漠南已经没有匈奴势力了,汉把农耕政策推行到这块。

    这几次深入敌方的大决战,霍去病的作战思维和能力功不可没!武帝曾经想让他学兵法,去病说:根据战场形势确定兵法,不用学古代兵法。霍去病年少显贵,不懂得体恤士兵。他的成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兵马最壮,运气也好。

    汉朝的这几次主动出击,解决了烦扰了几代人的匈奴边患问题,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武帝的阳光和魄力是值得敬仰的。同时常年作战,给国内经济带来极大危机。

    三,战时经济危机

    文景之治是两代人休战养民,积累财富的过程,这给了武帝进行战争的经济基础,但是这些积累不够用。汉朝后来已经没有钱了,士兵俸禄发不出,马匹不够用。想了各种办法。比如卖官卖爵,鼓励富人捐财产,启用经济大臣,改革币制。

    经济大臣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得到重用。张汤制定严厉的收税政策,民声怨沸。卜式捐款给国家打仗,被武帝拿来做榜样。

    四,吏治,人才观

    那时的武帝一定是求贤若渴,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是鹰派人物,专注于做事,有想法就一定要执行!他广泛搜罗人才,听取多方言论,但是一般只会选择那些和自己想法一样,作风鹰派的人物来升官和任用。所以,读这段历史会强烈感觉到,武帝是多么想做一番大事业!!那些有才但是不能任用的人他会毫不留情舍弃掉,他说只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怕人才减少。人才,唯有发挥作用才算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那和没才一样,我不会舍不得丢掉。

    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坐在龙椅上,或站在沙盘边的下棋者,所有人都是棋子。他心中的棋盘是整个江山!他的棋子:汲黯,张汤,卫青,霍去病,文学院的博士们,基层提拔上来的鹰派人物义纵,王温舒们……每个棋子只能看到自己作为棋子的立场,看不到下棋人的心思,所以武帝听取正直中肯的汲黯,也会讽刺他的迂腐过时。所以武帝需要张汤时时刻刻把自己内心中软弱的成分剔除。所以武帝面处理反对他的声音时,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不会一把火把它烧掉,而是留给后人一个全面评价他的纬度。

    五,这一时期其他事件,名言

    修建昆明池练习水战。建立乐府,司马相如,李延年管理。

    吾丘寿王: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

    弘性意忌,外宽内深

    发蒙振落

    武帝: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这是武帝好杀不能之人,汲黯反对时说的话,这也是武帝对这位老臣的真心话。武帝的用人观与养着大批闲人的战国四公子完全相反。所以,用人才,不为人才所累,是一种寡义却务实的表现。)

    ~~~

    后话:这每一卷资治通鉴,信息量巨大,我尽力把它写的有条理,虽然这只是这一卷的阅读笔记,但是发现人物和事件头绪真不少,条理很难保证,除非深挖一件事。所以,我更加佩服司马光和他的团队的写作能力!想当初是迷上文言文之美,而如今被文思折服!虽然现代人现在有高新的科技,但是作为普通人依然要对古人怀有敬仰的态度,因为智慧不分领域。更何况高科技的受益者更像是现代社会的棋子,而不是下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卷十九.汉纪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in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