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要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于是养成了各种各样的“聪明”。
有一种人,很聪明,在当今的社会很常见,他们精于计算,没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有了利益,哪怕背信弃义、出卖伙伴也在所不惜。在这些人眼中,名利财富就是惟一奋斗的目标,金钱就是惟一的信仰。什么商业道德,什么商业伦理,什么诚实守信,在这些人眼里,统统都是用来包装自己的工具。“有钱就有一切”,“道德多少钱一斤?”“义气能当饭吃吗?”“诚信就是拿来摆设的”,诸如此类的话语,常常驳得我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语录有一种人,很“呆萌”,是聪明者眼中绝佳的反面教材,在许许多多培养大富豪的培训课里,这种人很蠢很笨,太认死理,为了不能“当一分钱使”的道德、原则、底线,一步也不肯退缩,白白浪费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于是,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称呼这种人为“傻子”,认为他们已经与时代脱节了,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我的身边,聚集最多的恰恰就是被聪明人视为“呆萌”的“傻子”,而且这个群体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多。于是,有很多自以为聪明的聪明人便跑来劝说我,让我抛弃他们眼中认为的信义坚守、道德说教,并故作高深地说“没有钱,拿什么弘扬关公文化?”于是,便要展开三寸不烂之舌,给我描绘各种行之有效的赚钱的方法,各种优雅舒适的生活。
面对这些聪明人,我有些哭笑不得,道理说的一套一套的,但是我却从他们空洞的语言下面看到的是一具掩盖着没有诚信,没有廉耻,甚至没有灵魂的惟利是图的僵化的躯壳!
语录关公文化讲的是“以义取利”,这些人连什么是“忠义诚信”、什么是“以义取利”都不理解,反而要对我灌输那套已经过时很久,已经不能适应诚信经济的过气的理论,让我时常感觉愤怒。市场经济,信义为王,连这个粗浅的道理都不懂,本末倒置,惟利是图,是真的聪明,还是真的笨到愚不可及、无法教化的地步?
我忽然想起学生时代读过的一则寓言,寓言来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成白话文: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语录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这则故事引发出很多种寓意:一是笑话一些人的目光短浅,做事分不清主次,看到了眼前蝇头的小利,却忽略了本质上更为珍贵的东西。二是讥讽一些商人把精力都投放在精美的包装上,而将最本质的事物重心本末倒置了。三是说明一些人价值观的缺失,分辨不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了。其实,还能引发出很多的感慨。但最令我感慨的就是买椟还珠的寓言用在当今的时代是多么的恰当,多么的真实。
睁开眼来,看看四周,每天有多少人在做着买椟还珠的蠢事?市场经济时代,自认为自己聪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追名逐利,沽名钓誉,无所不用其极,人格、尊严、品行、道德、诚信,糟践的一塌糊涂。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大金融时代、资讯爆炸时代、资源整合时代,究竟自己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夸大其辞、背信弃义,即使得到了所有的财富,却失去了人最可贵的品质。
道德、仁义,从来都不是空谈,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尤其是如今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的社会风气里,诚信友善、团结互助,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品。一心只为赚钱,罔顾道德操守的人难道不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吗?请所谓的聪明人三思。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