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一部让人沉默的 电影《活着》

一部让人沉默的 电影《活着》

作者: 六月水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16:34 被阅读202次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难。电影《活着》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看完后我终于明白电影曾有段时间为什么会被禁了。张艺谋导演把电影分成四个时间段,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电影里按顺序出现的这几个字眼也恰好的揭示了悲剧发生的时代背景,内战,大跃进,文革,以及还在继续的现在。

地主少爷福贵

四十年代,福贵由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变成贫民,这一转变却是他自己所做所为的后果。但同时也正是这一转变让他知道了家庭家人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就是让他更爱和更珍惜老婆孩子了。可是,这却是悲剧的开始。

学习毛主席

五十年代,举国上下学习背诵毛的思想和语录,毛的话就是一切。大炼钢铁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上级领导就是毛的钦差大臣,必须要热烈欢迎,福贵的儿子有庆就这么不幸的牺牲了,原因是领导开车太累了。原著里有庆是为县长夫人献血,失血过多而死。唯一的儿子夭折了,那种身为父母的痛,恐怕常人难以理解。

有庆之死

六十年代,当权者玩弄着政治游戏,进行文革,这个时候出现的红卫兵学生们就是一把最好的枪。政治批判,批斗,牛棚,占领一些基础设施的岗位,比如说学校,医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福贵女儿凤霞生产时因那些红卫兵小护士们自以为是和零经验的行为而死。本该是件开心的事,新生儿的到来仿佛预示着这个家庭的新生和看得见的曙光,最后却死了人,留下了一个小孩,一个瘸子,两个老人。

凤霞之死

后来,小孩六岁了,文革也结束了,新的时代要到来了,电影的最后是福贵一家吃饭的场面,可不知为何看着想落泪。悲剧的时代要过去了,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却还活着,带着一身的伤痛,活着。

电影没有很多大悲大喜的场面,可能这就是生活。因为还要活着,所以,时间会抚平伤口,失去的人也会慢慢被遗忘,而生活还在继续。

电影基本围绕着福贵展开的,想要用些词来形容这个人物,可是竟然不知怎么说,他没有大错大好的地方,也没有鲜明的性格色彩,他只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活着的小人物,不管发生多么不幸的事,他都只想好好活着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部让人沉默的 电影《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zm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