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命运弄人也好,说自作自受也罢,2012年4月的某天,当作为南方都市报副刊编辑的咪蒙(那时她还不是咪蒙,真名叫马凌)酣畅淋漓地写下那篇关于网络文化中的 “鄙视链”现象的得意之作的时候,她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沦落到所在的新媒体业的鄙视链底端,有意思的是,同是也是这个领域里最成功的人(之一)。
咪蒙大概是第一个被称为网红的文字工作者。这个词极易让人联想到网络上那些靠露大胸大腿来吸引眼球的“美女”。因此,用它而非“作家”或“编辑”来称呼一名写作者,多少已说明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在许多人心目中,咪蒙及其文字是不入流的。
而事实上,不入流算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了,就像此文开头说的,在中国有太多人想要鄙视咪蒙。
那么,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许多问题,从正面不好回答,因此我们从反面说吧。当我们把每一条看上去是它、但实际上又不是它的答案都剔除后,剩下的就是真正的答案了。
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不是在知乎上那些类似于 “如何评价咪蒙”的问题下面,要么写一篇有理有据的长文来分析她有多么不要脸,要么抖个超级大机灵,试图用一句简短有力的话来入木三分地一言以戳之;

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不是不关注她的公众号,或者偶然读了她的文章但不转发,或者在朋友圈看到一个非常有吸引力但“咪蒙味”很浓的标题后,压抑住内心的好奇不去点击。要知道,咪蒙有近千万粉丝,文章动辄百万阅读量,所以你的关注与阅读对她来说简直是滴水之于大海,影响不了什么;进一步说,
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不是在书店里闲逛,当你看到年轻姑娘拿起咪蒙写的那本书走向收银台时,赶紧走上去用尽全力劝她别买,并试图在几分钟内颠覆咪蒙在其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相信我,那样做,你只会得到姑娘的白眼(不,还有收银员的)。有点郁闷?我们接着说,
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不是像骆宾王当年为了鄙视武则天而写下《讨武檄文》一样,也写一篇刷爆朋友圈的《致咪蒙》。因为我敢打赌,很多人没这个能耐,而我们这篇文章要寻找的,是一个人人都能学会用的方法,所以,尽管这种做法有一些杀伤力,依然不是最好的鄙视方法。那就继续,
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不是忍痛关注了她,然后每晚10点左右守在手机前面,看到她最新的推送后,第一时间点进去,拉倒文章最底部,在评论里粘贴你早已复制好的谩骂文字,然后再丧尽人格地祈祷咪蒙能让你上个墙(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一定是她在放留言时手抖了)。
鄙视咪蒙,最好的做法不是跑到她北京的办公室,突破保安防线(不知道她公司有几个保安),冲到她面前给她一个嘴巴,再吐她一口。这样做你很可能会进局子里蹲几天,因此,尽管很解气,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很愤怒了。妈蛋,打也不行,骂也不行,那你说究竟该怎么办。
别着急,我们基本上已经把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都排除了,接下来,我就告诉你,鄙视咪蒙的最好的做法究竟是什么。
在透露之前,让我先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就像古代两军作战时,鄙视敌人的最好的做法,不是擂起鼓来让士兵们骂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除了过嘴瘾,这种行为真的很然并卵,而且这样做的一方,最后往往会很讽刺地打输),而是赢得战争,夺了敌人的战马与兵器,俘虏了他们的女人(脑补一下,那画面是不是很爽?)
所以,聪明的人应该看出来了,放到鄙视咪蒙这件事情上,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她身上所有好的地方,包括其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学到手。这才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真正该做的事情。
你不会惊呼咪蒙这种人竟也值得学习吧?
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身边的普通人也有优点,这点你不能否认,那么何况是咪蒙这样的成功人士呢?
说实话,撇开其他因素,单纯从内容创业、公号运营、写文赚钱这些方面来说,咪蒙应该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之一)。既然如此,她身上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当然啦,如果一直想鄙视她的你觉得用“学习”这么神圣的词不爽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说是从咪蒙身上榨取点对你有用的东西吧。世界上最爽的事,莫过于从自己鄙视的人身上得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了。是不?
所以,把愤怒留给愤青,让我们开始榨取咪蒙吧:
1 咪蒙再次印证了那个道理: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也许不了解咪蒙“发家史”的人会觉得,她不就是靠着几篇“挑逗大众情绪”的low文一夜之间爆红的吗?(这正是许多人鄙视她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这个时代最迷惑人心的一句话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导致许多不明就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觉得,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因为命好,赶上了风口。因此他们不再相信努力的重要性,只希望哪天自己也变成一只幸运猪。
可惜他们不知道,即便是站在风口的猪,也是练就了飞翔本领的猪,否则风停了后呢?不摔死才怪!
这一点,看看许多一炮而红紧接着销声匿迹的网红就知道了。如果不能持续而稳定地输出优质(优质的标准暂不讨论)的内容,那么你只能是火一把就死,做不到咪蒙这么大的。而要保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扎实的基本功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咪蒙在山东大学读书时,学的是古典文学专业,后因成绩优秀被保研。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玄学本体论与阮籍诗歌》,“论述魏晋时代玄学与文学的关系,获得了山东省优秀论文奖。”
毕业后进入南方都市报,当过记者、编辑,做过新闻报道,一干就是12年。后来纸媒衰落,她开博客,写专栏、杂文,那时使用的笔名便是咪蒙,她在韩寒主办的《独唱团》首期上发的那篇《好疼的金圣叹》,和罗永浩、周云蓬的文章排在最受欢迎的前三位。当时许多喜欢她文章的人,日后也成为其公号的原始粉丝。
一言难尽。你看,她还真不是一夜之间火起来的。你只看到了她绚烂燃烧的那一刻,却不知道那一刻之前,她已经积累了多少燃料。
如果没有读书时文学素养上的训练,没有在纸媒那十几年的阅历与经验的积累,没有在写作上她自己说的三次巨大的转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掌握不同的文风是一件很难的事。写作多年后转变文风的难度,不亚于让打羽毛球的人转行去打网球。不信你看看一些著名小说家写的诗有多烂就知道了),那么即使内容创业的风刮过来,成名的也是汪蒙,喵蒙,而不是咪蒙。
所以,与其鄙视别人,不如默默提升自己。如果你没有一样非常牛逼的技能,那么除了西北风,其他不管什么风刮起来,对你来说都只能是“来又如风,离又如风,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
2 咪蒙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作为新媒体领域最成功的写手兼老板,咪蒙身上也毫无疑问地具备了几乎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优点:爱学习(准确地说是超级爱学习)。
她当年如何勤奋读书考入山东大学文学系(识货的人明白,山大的文学系是很牛逼的),如何成绩优秀获得保研资格,这些我们就不谈了,毕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嘛。
来看看她工作后的情况。“勤奋、好学、聪明是《南都》前同事们对马凌的总体印象。”即使是今天这个红得发紫的咪蒙,依然在不断地学习,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还要努力还要用功。
在一篇关于她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方法的文章里,她分享了大量看书、记笔记、背诵、总结、错题集等各方面的经验。文章配图里的内容看了以后,只想让人感叹:这种人不成功真是天理难容。

咪蒙对学习的执着与热情变态到什么程度呢?还是看她自己怎么说的吧:“我还有个更极品的习惯。不是常常有人骂我吗?我的第一直觉就是看看他们的文笔、叙事、结构、观点如何,骂得好不好,看看有没有什么可学的。上个月就发现一篇骂我的文章结构特别好,我就分析了一下里面的逻辑和原理,感觉又学到一招呢。谢谢这位我不想透露他姓名的作者哦。哼。老子不能白白被骂了。”
看到了吗,当人们在想方设法鄙视她的时候,她已经在想方设法要从你对她的鄙视里学点什么了。她还说“终身学习,就是我所能理解的最摇滚、最酷炫的生活方式了。”
这种人真的是太可怕了!
所以,那些以为离开学校就不用学习了,那些工作以后,把所有下班时间都用来逛街、约会、吃喝玩乐打游戏的人,你还是省省吧。
3 咪蒙告诉我们要钻研业务:在写作方面,咪蒙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几乎)每天发一篇文章,也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要保证阅读量、点赞数、广告点击率等一系列硬性指标。
为了得到灵感,为了搜集素材,为了积累资料,为了寻找话题,咪蒙真的够拼的。用她的话说,就是“你发现故事的开关要24小时打开。你要足够敏感,你要善于提炼”,“你发现故事,要随时搜集,整理进你的素材库。”
比如即使是上个厕所,她也会把里面的小广告研究一遍,遇上特别有趣的都会记下来,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写作素材。她不仅搜集身边所有人的故事,也通过和粉丝沟通、以及有奖征集来积累写作话题。
“什么叫职业尊严?尊重自己的职业,不断地学习新技术,这就是尊严。哪怕在自媒体领域,我已经算挺专业的了,但几乎每天我都在犯错,几乎每天都在思考,怎么自我创新,怎么内容迭代。如果要问我,做到现在是什么感受?那就是心怀敬畏,如履薄冰吧。”
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很佩服?这样一个钻研业务的人,她的事业能不风生水起吗?
4 咪蒙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很多人觉得咪蒙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懂得迎合读者。但是我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她有900多万粉丝,众口难调,这么多人口味不一,要迎合没那么容易。
她最初走入大众的视线,是凭那几篇广受争议的“致”字辈爆文,但是,相信我,没有人愿意天天看类似的内容,更没有人愿意天天听泼妇骂大街。
如果不能做到多题材、多维度、多角度、多话题,如果没有鸡汤与干货齐飞,她是积累不了那么多粉丝的。即便凭着那些吐槽文吸引来关注,要把粉丝留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不会真的相信,这900万粉丝都是脑残粉吧?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她应该是“我手写我心”的,也就是说,她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像她说的:“我写的每个字,都是我的情绪和价值观最真实的反应。”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她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写作这项工作。
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还未成为咪蒙前的一件小事上得到印证:1999年,在山东大学古典文学专业读大四的时候,她看到了《南方周末》当年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当即决定要去南方系。
此外,如今的写作让她名利双收,她要想不热爱,也说不过去了。
所以:热爱自己的事业吧。如果你实在热爱不起来,那就改变,如果你又没有改变的勇气与魄力,那就不要再嫌薪水少、骂工作无聊乏味了,毕竟这年头,人才的流动是自由的,你和老板签的只是最长三年的劳动合同,而不是卖身契约。
5 咪蒙告诉我们努力工作才能成功:她在工作上非常、非常、非常努力,甚至可以说拼命。虽然行业属性决定了写稿人往往是夜猫子,但是我想在全中国所有的新媒体小编、大编中,咪蒙绝对可以排进写稿最努力的前十名了。
在这行里,熬夜不是问题,问题是熬到几点。咪蒙经常半夜2,3点才回家,有时干脆熬通宵。可能正是这股拼命劲儿吧,导致她得了“宫颈癌前病变”。但是在做完手术,仅隔了两天,她就恢复了正常推送。
6 咪蒙告诉我们客户就是上帝:这年头,开公号发文的,八成都是为了变现,更别说咪蒙这种专业的自媒体公司了。事实上,新媒体已经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如今稍微有点粉丝的公众号运营者,哪个不是把写作当做一门生意来经营。
他们提供文章这种特殊的产品,来满足客户——读者的需求。而作为一名熟谙文字生意的精明商人,即使不说咪蒙对客户是敬畏与尊重,至少可以说,她没把客户当傻逼。
她了解客户的喜好与需求,她知道怎么做出好产品来满足客户。“一定要找到你和读者的共振,而不是只写你自己认可的内容。”“不要把读者当傻子,你的拧巴读者感受得到。在选题上,寻找你和读者之间的交集。在内容上,提供超出读者期待的价值。我们要提供全新的观点。”
也许因为文字生意本身的特殊性,在这门生意上照顾客户的喜好与口味,更容易被人诟病成是迎合读者。但是,撇开行业本质不谈,咪蒙对自己产品——文章的精益求精、不断打磨,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这个媒体即产品、产品即媒体的年代,你一定要知道你为别人提供的是什么产品,你一定要不断优化、改进、迭代,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市场淘汰、不被客户抛弃。
从这一点上说,本条经验尤其适合那些顾着吃喝玩乐、不用心做好自身产品的公司老板、产品经理们。
7 咪蒙告诉我们敢于追梦才能绝处逢生:2014年11月,出于对影视业的热爱,以及开一家全中国最牛逼的影视公司的梦想的追逐,咪蒙在深圳创业开了公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公司最终倒闭,赔光了她的400万积蓄。她一度考虑卖掉在深圳的房产。那时她仅剩的资本,是多年媒体经历训练出来的写作能力。
后来,她带着几名精选的骨干,北上来到北京,重新成立了公司,开始二次革命。新公司的业务大致分成了2块,一块是以她和助理为主的新媒体写作,另一快则是10人左右的小组负责的影视剧创作。正是这次创业,让她东山再起。
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应该还是依赖于她的公号写作,但是“公司内所有人都清楚,咪蒙的真爱是影视。”“公众号是为了我的梦想,但它本身也不是我讨厌的事情。”咪蒙自己曾这样对GQ记者说。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心有梦想,她才能鼓起勇气往前冲,为了梦想,她有动力,敢于投进去身家性命去拼搏,最终获得了成功。
知乎上有人评价她的影视梦:“她既能靠公众号持续赚钱又能通过做影视剧树立口碑和扩大营销,以国人的健忘程度和崇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心态,咪蒙再坚持三年,就会变成粉丝们口中为了追求影视梦想而通过自己本事赚钱的励志典型。”
不论这一天是否会真的到来,从咪蒙身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怀有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勇于追求梦想的可贵。
8 咪蒙告诉我们要成就事业就要善于用人:得益于GQ那篇专访以及咪蒙本身的强大话题性,这几天咪蒙的助理也火了。月薪5万,几乎是所有关于她助理的文章的题目里必有的词语。而她自己也紧抓热点,写了一篇关于助理的文章。
从多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咪蒙的助理月薪五万,确实有其道理,她们的辛苦与付出,真的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这与她们的行业没有太多关系,要知道,新媒体小编的平均工资在五千以下啊。

说得诙谐一点,咪蒙本人,除了写与吃,没别的本事。但是,如今的公号写作,不是一个人一支笔那么简单的事情,背后有团队在操作。咪蒙身边的人,年龄非常小,但是可以说能力普遍很出众,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被她从实习生带出来的。
就拿那5万月薪的助理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三头六臂型人物。而且,很多人都是跟着她走南闯北,为了跟着她做事,有人宁愿与父母争吵,与男友两地分居。她能招募这么一批忠实的事业伙伴,我想一定有她的人格魅力在。
咪蒙的成功,绝对不是她一个人的才华与努力换来的,而是整个团队奋斗的结果。在第二次创业,就能取得这种成功,不可谓不厉害,咪蒙吸取失败经验、东山再起的能力也是很牛的。
所以,要想干一番事业,你得先学会用人。阿里巴巴是靠着十八罗汉而不是马云一个人建立的。古往今来所有牛逼的创业都是如此。那些想鄙视咪蒙的老板们,还是先想想自己身边有多少人才吧。
9 咪蒙告诉我们要掌握行业要领:咪蒙无疑早已get到了自媒体写作的真髓。这个世界上会写文字的人太多了,比咪蒙有才、有阅历、有学识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她成了微信公号上最红的写作者?因为她掌握了其中要领。
她的文字无比接地气,无比通俗易懂,俗到什么程度,俗到比当年的知音还要俗好几个数量级。
她嘴上虽然没说,但是心里八成明白,互联网时代,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曲高自然和寡,你还真盼望着每个网民都去啃《百年孤独》、《小逻辑》?
看看她怎么说的:“跟热点是公号写作的首要原则。什么样(文章)的阅读量高?热点、金钱、性、暴力;还有人认为,自媒体很low,不高级。什么叫高级呢?你写些别人看不懂、也不爱看的东西,小圈子自娱自乐,互相吹捧,并且把不看你文章的所有人都称作傻逼,这就很高级吗?把文章写得让人看不懂,并不难。深入浅出,才真的难。”
也许你读了没什么概念,那么我以一个同样是写作者的身份告诉你,真的太难太难了。地气不是你想接就能接的,如果把写作比作一门功夫的话,深入浅出绝对是最高段位。写作风格一旦形成是很难放下的,就像弹钢琴、拉小提琴一样,一旦一个学生在开始阶段接受到了不好的弹法、拉法指导,日后再放弃几乎不可能。
而咪蒙的牛逼之处在于,她可以轻松hold住多种文风,单凭这点,就足以碾压百分之八九十的小编。当然,她的本事也不是一日之功,结合最上面第一条,你就明白了。
所以,同样是运营公众号的小编,与其忙着鄙视咪蒙,不如把她的文章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学一学,看看她是怎么写的。她的公号简直就是黄金课堂,是一座宝库,远比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那些新媒体运营指导管用多了。
其实,上面这些道理,都是我们早已听说过的,也没什么新鲜货,但是咪蒙把每一条都践行了,所以她成功了。
我知道,因为是以咪蒙为例子说事,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啊,就像你不能因为某人是傻子(我指的是那种真正的傻子),就否定了他嘴里说出的1+1=2啊。
备注:文中许多引号中的内容均引自咪蒙本人的文章以及有关她的采访文章。为了避嫌,就不一一罗列文章题目了。
PS:
1 不管你信不信,我都要郑重地强调,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是咪蒙的粉丝。
2 我最初知道这个人,是在很久以前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上。我原本比较喜欢那个号的文章,但是有一次,在短短的几天里,那个号连着发了2篇咪蒙的文章。当时看了以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把那个号取消关注了。然后没多久,咪蒙火了。
在她刚火的时候,我曾想在朋友圈发“咪蒙的火,是庸众的胜利”这样的话。后来一是因为朋友中有人喜欢她的文章,一是我自己也没看多少她的文章,不想贸然说这种不好的评论,就没有发。
但是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咪蒙,真的是一座绕不开的大山,不管你情愿与否,你总会时不时地听到一些关于她的事情,后来我索性关注了她,我就是想研究研究她。当然,她的文章我也没有看多少,更没有被洗脑。我只是想从她身上学点东西,也正因此才有了这篇大长文。
虽然我还不能完全做到发现每个人的好,并且迅速学习获得,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往这个方向走。我觉得一个真正成熟的人,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轻易去鄙视别人的,与其冒着造口业的危险,费时费劲鄙视别人,还不如学习好的一面提高自己。
所以,希望这些文字能给人带来启发,如果有的人看完依然想鄙视,尽可以连我一块鄙视。这种人,随他去吧。
网友评论
说实话,现在的我,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理性的,取关是因为目前自己还处于容易被洗脑的稚嫩阶段,不想被洗脑,二来咪蒙的不少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太多情绪性,说不好听事哗众取宠。
但我也必须坦诚的是,她执着梦想,认真付出的干劲的确值得我学习,比如学习笔记这件事,对拓宽写作素材,的确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