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徐志摩——诗意的信仰

徐志摩——诗意的信仰

作者: e830114faec9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22:23 被阅读0次

他叫徐志摩,又名徐章垿,是民国世界里的风流才子,文采惊世,盛名远播。他活得认真执拗,又过得随性自在,他多情也薄情,慈悲又冷酷。他一生短暂,却经历了别人几生几世的情爱和故事;他热烈缠绵,亦只是别人眼中轻描淡写的风景。

他的每一段缘分都令人追忆流连,又感慨万千。其实也只是寻常感情,寻常男女,可他却生生将冷暖阴晴的生活演成了传奇。

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光阴,却不曾寂寞无依。本生于江南富庶之家,拥有过华贵,更有幸得遇恩师,有着漂洋过海的历练。也因此,他邂逅了生命中那场惊天动地的康桥之恋。

再别康桥—林宥嘉

他遇见她时也不过二十四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而且已经名声在外,而她温婉如玉,正值十六岁的豆蔻年华,说是年龄有差,但是徐志摩对她的爱慕还是不可控制的,即使自己已经有了家室,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16岁春,林长民赴英讲学,林徽因亦随父去读中学。3月,林长民赴瑞开国联会,由法去英,居阿门二十七号。9月回伦敦,以优异成绩考入圣玛莉学院学习。9月24日,徐志摩由美到英。10月上旬,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初次相遇。

徐志摩很快坠入爱河,全然忘记了自己是有妇之夫的身份。林徽因也喜欢上了这个博学多识又浪漫的男子。

他们曾漫步在夕阳下,徜徉在康桥边。他们曾在海德公园的石桥上畅谈,看明月、听虫鸣。多少次,徐志摩想跳入木船中做那撑篙的男子,而林徽因则是那活泼的少女,用仰慕的眼神看着他,听他唱一支古老的民谣。

长篙在他手里不听摆布,船没完没了的往桥墩上撞,逗得林徽因哈哈大笑。此时他很有信心的重新调整姿势,轻轻撑起,小船缓缓向前滑动,他们穿过一个又一个桥洞......

徐志摩曾经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英国之行带给了他多少收获,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遇见林徽因吧。

他爱林徽因爱的热烈又忘我,全然忘记了父亲这个身份。即使他和张幼仪住在一起,也心心念念着林徽因,每隔一天就给林徽因寄一封情书,妻子为这个小家的付出他视而不见。

终于有一天,纸里包不住火,张幼仪知道了他们的恋情。徐志摩面对她的质问大胆承认,并且提出离婚。经过再三哀求无果,面对徐志摩的冷漠,张幼仪终于答应离婚。

徐志摩离婚后欢喜雀跃,马上乘船回国。现在他恢复自由,孑然一身,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追求林徽因了。

他回国拜访林宅,却从却证实了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的消息。他的心一下子跌落到谷底,失落、痛楚像海浪一样袭来。他恨命运的荒唐安排,他恨命运的捉弄。那一天,他失魂落魄的走出林宅,几乎忘了自己是怎么回到住所的。

林徽因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她怎么能不爱徐志摩呢?他可是她的初恋。他是青年才俊,亦师亦友,又浪漫体贴......在她眼中,徐志摩很优秀。

面对徐志摩这样的才子,林徽因说不心动是假的,他们曾谈论古今也是互相倾心。

当年,大文豪泰戈尔来访中国,当时的徐林两人都是本地的才人,徐志摩爱好诗歌,而林徽因对英语也是颇有研究,况且两人都是才貌双全,于是就请他们两人共同陪伴泰戈尔。

经过短暂的相处之后,泰戈尔已经看出来了两人之间的条条缕缕,况且自己也真正的欣赏到了徐志摩的才情,一直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子,再看林徽因又是举止大方而且面容姣好,也是配的上徐志摩的,便一直有意的撮合两个人在一起。

可惜三人同行虽是美景也终成佳话,却在之后再没怎样亲密的交际,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慕也并没有什么表态,泰戈尔也是看出来两个人的距离。他对林徽因的痴情,都被这位文学泰斗看在眼里。

泰戈尔还曾写了首小诗: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唉 !

她明白,徐志摩是一个靠爱情喂养的男子,失去爱情,他就会失去灵感,他喜欢的,只是他眼中的林徽因。

多年以后,她对友人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由此可见,林徽因太了解徐志摩,他身上那种诗人的浪漫多情,是无法改变的。

从我第一次知道徐志摩,开始看有关他的著作,到开始翻阅很多关于他的资料记载等等。即使很多人为张幼仪鸣不平,即使有很多人觉得他对感情三心两意,连他的老师梁启超也如此训斥他,即使他在有一些人看来是滥情。但我觉得,不了解他,或者道听途说,这样对他是不公平的。他那一种对诗意的信仰的精神,至今令人赞赏。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爱、自由和美。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冲破当年的封建枷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这在当时是何其难,即使那位写着“横眉冷对千夫夫指”,批判社会现实的精神战士,以笔代枪作革命以企求救国,但却不敢冲破这封建之门,不敢评判这一种对当时知识分子来说是精神桎梏的‘’社会病态‘’。

所以,徐先生提出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尤为可贵。而他也真能做到如此。在这一点上,我是极其赞赏徐先生的。他的做法当今大多都向钱看的爱情里,更尤为可贵。

我总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对彼此是何其的残酷,不只是夫妻双方,乃至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一个硬币也总是两面,正因为徐先生的此举,才造就了张幼仪后来的坚强自立,成为一个出色的银行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幼仪当年所受的苦难的最大根源莫在于媒妁之约,封建残留。

了解他越多,越觉得他的品格可贵,他善良,同情弱者,不摆高姿态,追求自由,真性情。待友人大方热情、宽容;对待爱人,只要是爱了,那可是百分之百的付出真感情,林徽因也好,陆小曼也罢。

也许很多影视作品更喜欢拿他与几个女人的感情纠葛来作为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往深处想,这些女人们在他的离世后所做的一切,都足可以证明他的人格魅力的力量。他的人品情意是值得爱他的人一直珍爱着的。

关注我的公众号,听我讲更多故事并领取免费的读书资料包+400套优质PPT模板

相关文章

  • 徐志摩——诗意的信仰

    他叫徐志摩,又名徐章垿,是民国世界里的风流才子,文采惊世,盛名远播。他活得认真执拗,又过得随性自在,他多情也薄情,...

  • 我爱诗歌

    我热爱诗歌 徐志摩为了“完全诗意的信仰”,能快乐地在雨中等待心中的虹。 朋友,你有诗意的信仰吗?...

  • 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 徐志摩:我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文/覃浠 作为诗人的徐志摩,一向是无可挑剔的。 忧郁的气质,八斗的才华,单纯的信仰,让他更崇尚诗意浪漫的诗意,也让...

  •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爱这般美丽句子的人多半如徐志摩一斑有着完全诗意的信仰,我虽谈不上“完全”...

  • 寂静和同情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写了一篇《悼志摩》,文中说到:徐有诗意的信仰,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

  • 诗意的信仰

    我不信神佛 却并非没有信仰 相信雨后有虹 虹之后是艳阳 即便 时常也会收获失望 相信时间 以及成长的坚强 种子定会...

  • 诗意的信仰

    文/墨琟 屠夜观星 带着极精密的爱恶 腾起一个又一个感官的国度 窥探,挣扎 吐露了一次又一次的不甘 大彻大悟后反落...

  • 诗意的信仰

    因为感觉到很疲倦。吃了早餐,索性到小公园走走。 秋意浓浓。园内参天大树间,透过斑驳的阳光。夏日的浓绿也渐渐泛上了微...

  • 诗意信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和使命,就是幸福和复兴 行百里者半九十,凡事 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得来 只有撸起袖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志摩——诗意的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ec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