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
1. 故事部分情节拖沓么?
本读者并没有感到故事情节拖沓,反而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年经常埋怨家长,现在想来还是双方都有情绪。
2. 最后部分,是否说明白了“情绪的窗口作用”?
能的,文章主线清晰,从女儿的故事说起,到寻找爱的真谛,最后推出情绪是爱的关键,情绪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窗口。
3.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对当初情绪失控的自责,以及积极正视情绪变化,并与自己和解的态度。
我的建议:
1.标题是不是可以再独立一点?感觉这样的连载标题,也可以出一个带有主题的副标题。
2.要不要试试以下排版,感觉更清晰。
阳光里的依偎 一一、怎么做才是爱?
17年那年的暑假,女儿还不到5岁,本以为我第一次完整陪她度过的暑假一定是愉悦、快乐的,而暑假中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击碎了我起初的幻想。 这是关于我和孩子之间的一次情绪冲突:
一早起床,女儿在鼓捣她昨天刚完成的那副绢画。
我:妈妈一会儿需要出去和一个叔叔谈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你和妈妈一起去。
女儿:好的。
临近出门,当我已经提了包,换了鞋,打开门。
我:宝宝,我们该出发了。
女儿:不行,我还没弄完。
我:妈妈之前已经跟你提前说好了,我们现在要出门了,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女儿:........
待我进屋看到女儿还在慢腾腾弄她的画,我就让她把画先收起来,一会儿回家再弄就好了。
女儿:不行,昨天画的这个地方,颜色竟然掉了一小块,你现在给我找颜色,我要把颜色补起来。
对于平常就很执拗的女儿来说,不把一件事做完,她是很难善罢甘休的。为了快速搞定,我随便从她的彩铅盒里找到一根颜色相似的笔递给她,让她把颜色填充完整。过了一会儿,女儿大哭。
女儿:根本就不是这种颜色,根本就不能用这种笔来涂,我现在就要去昨天画画的地方补颜色。
我:不行,现在赶快要走了,不然,妈妈要迟到了。
女儿:不行,你要帮我把这个颜色弄好了,不然,我就不去。
紧接着女儿就开始大哭。看着时钟一分一秒地走过,眼前的这幅局面让我心急如焚,而当我再听到女儿的“无理要求”,立马被气得火冒三丈。
我把包重重地从门口的位置一下就扔到了对面的电视机柜上,很生气地对她吼道:
我:只有你的事情才最重要,妈妈的事情就不重要了么?你成天嘴里说爱妈妈,到妈妈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就是这样子来爱你妈妈的么?
女儿被我的这番话吓得愣住了。我管不了这么多,立马给她穿上了鞋子,扯着她出门了。
一旦情绪的暴风雨过去,我立马开始了惯性的内疚循环,想想自己当时的行为可能是有点过头了。
我:宝宝,对不起,妈妈刚才是太着急了;
女儿: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懂,怎么做才是爱?
听完,我的眼泪便夺眶而出。
二二、爱是什么?
在我的字典里,我不知道怎么对“爱”做准确的定义,也无法回答出女儿的这个问题。
于是,我开始找,找各种“爱”的定义。
在圣经里: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在孙瑞雪的《爱和自由》里: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
对孩子的爱,就是从心底关心他的成长。
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说:
“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
原来,爱也是需要学习的。
三三、情绪往往是爱的关键
在《正面管教》里,作者提到“孩子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但孩子的解读能力特别弱”。
这也造就了孩子并不只是通过“听”父母怎么说来进行感知的。孩子是会调用全身的各种感知系统来感受身边的人、事和物的,而父母的情绪往往就是他们最容易能够感受到的家庭天气。
很多育儿书籍都有强调“妈妈情绪的稳定,对孩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情绪方面,鉴于男性和女性生理基础的各种不同,妈妈在情绪方面其实是更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而这种不稳定的状况,对孩子这个“接收器”来说,往往就直接解读为“爱”或者“不爱”。
因此,对于一个妈妈而言,情绪的管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情绪,没有对错;
情绪,发生在当下;
情绪,是片云,会来,也会走;
情绪,是内在感受的晴雨表;
情绪,是我们了解自己的窗口,也是让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
下一次,当情绪来临的时候,试着静静的和情绪呆一会儿,试着跳脱出那个愤怒的、焦灼的自己。
看看她只是想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看看她是不是只是让孩子变成了替罪羊?
看看她让我们多了一份怎样的觉察?
下一次,我会跟女儿说:
爱在眼睛里,爱在耳朵里,爱在鼻子里,爱在嘴巴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