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流行一句话:“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多么的累!”
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眼里只有自己,长大了,我们经历的多了,视野宽了,世界大了,于是,我们的心里很少再能容下自己,不断地迷失。
小姨曾问我,若是你的父母反对你做一件事,你会怎么做?若是别人都觉着这件事你做不成功怎么办?
怎么办?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紧紧地固牢了我们家上一代人,姑奶奶的棒打鸳鸯终害的小叔叔悲苦一生,小婶婶因小叔叔的心不在她身上而终于抑郁而生。小姨因为姨姥姥的苦苦相逼,不断地错过,不断地遗憾,终于赌气而所嫁非人。
曾经,我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反抗,明知道不对,为什么要顺从。可答案却是惊人的相似:别人会怎么看?不孝?忤逆?不懂事?万一最后结果不好,又该怎么办?
人究其一生都在找寻自己,可却又在不停地丢失自己。我们过分的在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忘记了自己的心到底在说什么?
不反抗的心,是因为别人的眼光。失去自我的心,又是因为过分关注对方。到底何时我们的心属于自己,我们做的事只是因为自己想。
当你开始在乎一件事,一个人,是否能做到只关注自己的当下,自己的意念,而非对方?
兵法里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谁能做到准确把握对方的心思?兵家之战,尚且会因信息采集的缺漏和将领的判断而错判,何况你我凡人。
如果我们总是以猜测别人的想法来更改自己的策略,观点,做法,一定会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甚至麻烦缠身。
最好的方式,正如尼采所说,一生只做你自己。时刻关注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到底想怎么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来执行自己的行动。
而不是陷入无止境的猜测,让自己成为摇摆人,否则,这个过程就是失去自我的过程。
人一生的痛苦根源都来自没有根据的猜测和失去自我的可悲。
一生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丢失自己,找寻自己,然后某一天,最初的自己与后来的自己达到完美的统一。终于,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30�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