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生活中,许多学生父母离异,孩子不管归哪方基本都是由老人抚养。
有的父母亲,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但对孩子作业上的红勾,试卷上的红分特别在意。
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捜书包",检查老师的红色福利。眉头紧锁时,孩子今天可能会遭殃。
写作业时,拖一凳子坐在旁边,啥也不干,盯着孩子写的每一个字,一笔没按自己心中的想法写,开骂:"你给我擦掉……"孩子死活不想听,常写着不是作业被撕就是哭得稀里哗啦,甚至跑掉。
孩子每天写作业都有两书包,大书包是上学用,小书包是家长布置的作业。阅读,口算,解决问题,字贴......每日必做。
有老人做过教师的,平日辅导作业自然全是老人,父母只是有空就盯着,帮不了实质性的忙。
终有一天,见一爷爷坐在旁边,起初似乎"温柔以待"。不想,瞬间,爷爷就像引爆的冲天炮,起身,弯腰,捶桌,声吼,脸色涨红,脖子上青筋凸起,像几条蚯蚓在努力地向上爬。孩子早已吓得不敢言语,拿笔的手更是不敢轻举妄动,别谈有自己的思维了。
这些孩子写作业没人看着时,基本很难动笔,眼睛到处望,咬笔头,写也是乱画,错了擦一下,绝不擦干净,在这个地方再写,看不清一个字。
他们已经习惯写作业时旁边有人提醒,以致没用多少脑子学习。一个题想久了会被批评,不敢深思考,写错有人检查,不用自己检查。习惯了错后有人替他擦,写完后有人替他收拾整理,他只需写完笔一扔就可以了。学习习惯一塌糊涂。
原来每天写作业,家人像个监工一样坐在旁边。一旦考试,没人提醒,没人检查,也没人马上擦掉难看的字后,自律性便荡然无存,考试分数总不见起色。
分数越低,越加压,孩子便越反感。
偶有几次,孩子拿着一张90几分的数学试卷喜滋滋地讨好爸爸,爸爸拿过试卷后指看错题,虚张声势地嚷道:"你这题这么简单怎么错了……"孩子便笑吟吟地跑开,他已学会察颜观色。
后来看见外婆老师,孩子再次从书包翻出试卷,举到外婆面前,外婆面无表情地说道:"好了,知道了!"便随手将试卷扒到一边。孩子眼中的宝物倍受冷落。显然,家长已分享了这次孩子的成绩。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家长远远地看着,默默地关注成长,规范行为比心急火燎地当监工有意义得多。父母更多地是做好自己,摆正在家庭中的位置,扮演好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才是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